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不再以填饱肚子为目的,吃得好吃的丰盛逐渐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饮食标准。
然而肚子是不饿了,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许多因吃的太好而导致的疾病。
现在高血脂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的常见疾病,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脂症,防治形势严峻。
根据201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血脂异常患病率达到了35.6%,也是中国城乡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大部分高血脂疾病是吃出来的,所以民间针对高血脂也有许多说法。
有人认为芋头是血脂的克星,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另外医生还提醒高血脂患者要少吃4种食物,是哪四种食物呢?
一、高血脂
从字面意思来看,高血脂是血液内的脂质含量增加,使得血液净化程度降低,脂质在血管内聚集,黏附在管壁,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
所以高血脂的发病和脂质在体内的代谢有关。
脂质代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涵盖了脂质的合成、转运、代谢等多个关键环节,众多酶类、转运蛋白以及细胞受体等参与其中,协同运作以确保脂质在体内的规律运转。
一旦这种规律失衡,高血脂症等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便可能接踵而至。
脂质的合成主要是由肝脏、脂肪组织以及小肠等部位进行。
肝脏作为脂质合成的核心器官,能够利用乙酰辅酶等酶体为原料,在一系列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磷脂等多种脂质。
小肠则在脂质消化吸收后,对脂肪酸、甘油一酯等进行重新酯化,合成甘油三酯,参与脂质的转运。
脂质的转运依赖于血浆脂蛋白,依据密度差异,血浆脂蛋白可细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通过β-氧化途径,脂肪酸逐步降解为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供能,这一过程需要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体等转运蛋白协助脂肪酸进入线粒体。
作为高血脂的重要指标之一的胆固醇,其在体内的代谢机制较为繁琐。
一方面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可用于合成胆汁酸,经胆汁排泄,这是胆固醇排泄的主要途径,胆固醇7α-羟化酶是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它催化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起始步骤。
另一方面胆固醇可参与细胞膜等生物膜的构成,调节膜的流动性与稳定性,多余的胆固醇还可通过类固醇激素合成途径转化为类固醇激素,比如皮质醇、醛固酮等。
细胞内还存在复杂的胆固醇转运机制,涉及多种转运蛋白的共同作用,调节胆固醇的摄取与流出,维持细胞内胆固醇的稳态。
二、芋头和血脂
1、芋头
芋头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它含有多种人体运转所必须的成分。
其中芋头中的淀粉含量颇高,是为人体供能的重要物质。
每200克芋头中淀粉含量可达30克左右,可为机体日常活动提供约130千卡的能量,在维持身体基础代谢、保障体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膳食纤维亦是芋头的一大亮点成分。
芋头每200克中约含2克膳食纤维,其在促进肠道蠕动以及增强饱腹感、辅助控制体重上效果显著。
芋头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B族。
维生素C具有强效的抗人体氧化特性,可以增强肌体免疫力,抵御病菌侵袭。
而维生素B族是人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转化的必要物质,为身体正常运转提供全方位支持。
不仅如此,芋头中还富含钾、镁、钙等元素。
钾元素对维持心脏正常节律、调节血压起着关键作用,适量摄入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进而稳定血压。
镁元素参与人体数百种的酶促反应,涉及能量代谢、神经传导等诸多关键生理过程,为身体高效运行“加油助力”。
钙元素是人体构成框架的——骨骼所必须得元素,对维持骨骼强度、预防骨质疏松不可或缺。
这些丰富且多样的营养成分相互协作,共同为人体健康筑牢根基。
2、芋头降血脂的原因
在与血脂紧密相关的成分层面,芋头中的膳食纤维无疑是“降脂明星”。
膳食纤维凭借其独特的物理特性,能够在肠道内吸附胆汁酸,阻止胆汁酸被重复吸收,促使肝脏动用更多胆固醇合成胆汁酸,进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风险。
因此芋头在高血脂引起的众多疾病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有临床研究表明,持续每日额外摄入10克左右的膳食纤维,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
不过芋头中的淀粉若摄入过量,则可能产生“反作用”。
当人体摄入过多淀粉后,经消化分解,多余的糖分会在肝脏中转化为甘油三酯,并以脂肪形式储存起来,导致血脂升高。
但这绝不能片面地将芋头视为升血脂食物,毕竟食物对血脂的影响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高血脂患者应注意的4种食物
1、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堪称食物中的“血脂炸弹”,这绝非危言耸听。
经营养学研究分析,每百克猪肝中胆固醇含量高达288毫克,每鸡心500克亦含有1000毫克胆固醇,远远超出人体每日适宜摄入量。
对于高血脂患者而言,过量食用动物内脏,无异于直接为血液注入大量 “坏胆固醇”,会使血液黏稠度急剧攀升,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加速,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突飞猛进。
原本就脆弱的血管,在这般“狂轰滥炸”下,管径愈发狭窄,血流受阻,冠心病、脑中风等致命疾病发病风险呈几何倍数增长。
长期频繁食用动物内脏的高血脂患者,与严格控制动物内脏摄入的患者相比,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要高出许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速度明显加快。
所以高血脂患者务必对动物内脏敬而远之,若实在难以割舍,偶尔少量食用,每月食用次数不宜超过1-2 次,每次摄入量控制在50 克以内,方可将危害降至最低。
2、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食物会像海绵吸水一般大量吸纳油脂,而且经过高温油炸,还会产生对健康危害极大的反式脂肪酸。
以常见的炸鸡为例,每200克炸鸡中脂肪含量可达40克以上,反式脂肪酸含量可达4-6克。
当这些油脂与反式脂肪酸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融入血液,使得血液变得黏稠如糨糊,流动性大打折扣。
同时它们还会像“小恶魔”一般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壁的光滑性,为脂质沉积创造“温床”,致使动脉粥样硬化悄然滋生。
长期沉迷于油炸食品的高血脂患者,血管堵塞风险比常人高出数倍,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随时可能“破门而入”。
薯条、薯片等油炸零食同样是“危险分子”,即便其口感酥脆诱人,高血脂患者也只能偶尔少量品尝,绝不可将其作为日常主食或频繁解馋的选择。
3、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看似甜蜜爽口,实则是血脂升高的重要元凶,因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含糖饮料。
市面上绝大多数含糖饮料,如奶茶、可乐等,糖分含量惊人。
以一瓶330毫升的可乐为例,含糖量高达36.96克,相当于8块方糖,一杯常规大小的珍珠奶茶,含糖量也在45克左右之间。
当人体摄入这些高糖饮料后,大量的糖分会加剧身体脏器的代谢负担。
一方面糖分会在肝脏中大量转化为甘油三酯,导致血脂水平直线上升。
另一方面高糖饮料带来的高热量极易引发肥胖,而肥胖又与高血脂紧密相连,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血脂异常。
因此高血脂患者务必与含糖饮料“划清界限”,日常饮水应以白开水、淡茶水为主,若想增添风味,可适量选择无糖的花草茶、柠檬水等健康饮品替代,确保血脂健康。
4、精制碳水
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白面制成的主食,在现代饮食中占据主导地位,却也是高血脂的一大“帮凶”。
当人体摄入这些精制碳水后,它们会在肠道内被快速分解为葡萄糖,大量涌入血液,致使血糖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身体为了平衡血糖,会促使胰腺分泌大量胰岛素。
胰岛素虽能降低血糖,却有着“双面性”,它会像勤劳的“搬运工”,将多余的糖分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同时抑制脂肪分解,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如山,血脂节节攀升。
长期以精制碳水为主食的人群,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普遍偏高。
而全谷物等粗粮食品,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的过程相对缓慢,能够平稳血糖,减少胰岛素的作用,进而降低血脂生成。
高血脂患者应果断“抛弃”精制碳水,将主食换成至少一半以上为全谷物的食物.
比如如早餐选择全麦面包搭配燕麦粥,午餐、晚餐主食以糙米饭、荞麦面等为主,为血脂管理开启健康“食”尚。
结语
对于高血脂患者而言,首先要树立定期体检的意识,密切关注血脂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以便及时察觉异常并调整治疗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要以科学的饮食理念为指引,合理搭配膳食。
在控制总热量摄入的基础上,确保营养均衡,多食用新鲜蔬果、优质蛋白质食物,严格限制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取。
适度运动同样不可或缺,每周应坚持3-4次、每次不低于半小时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助力脂肪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