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刘邦的区别在哪里,以至未能统一天下?这三方面都不如

歪史 2024-04-03 10:51:14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逐鹿中原,出身于西汉宗室的刘备立志兴复汉室,也因此,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兴复汉室,但是奔波一生,虽然一度三分天下,但是依然未能实现愿望。以至于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因此,三国演义中,关羽劝说刘备,说高祖一生遭遇多次失败,最后依然摧毁项羽而建立汉朝,一时矢志无关大局。

和刘邦相比,虽然都有游侠气质,但是其他方面区别很大,甚至背道而驰,加上个人行事风格区别很大,最终未能实现理想。

汉朝经历党锢之争、黄巾之乱、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已经丧失对天下各州的直接控制能力,烽烟遍地,诸侯之间互相攻伐,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依托数百年的威信,汉朝依然拥有足够强大的生命力。

所以曹操以汉相的身份征讨天下,而反曹者也以汉室忠臣的身份来抵抗曹操,而刘备是汉末少有的立志复兴大汉,并且付诸行动还取得一定成果的宗室,可惜最后功亏一篑。

究其原因,关羽拿刘邦来极力刘备,虽然相似,但是两者完全处于不同的难度之中,刘备本人的性格,行事作风以及战略眼光都比不上刘邦。

性格上,刘备终究出身于大儒卢植门下,而刘邦素轻儒生,不管刘备本人有多少游侠气质,到底还是无法甩脱儒家仁义治天下的窠臼,并不是仁义不好,而是一个务实的政治家要再合适的时候对合适的对象施行合适的仁义。

刘备恰恰一视同仁,对待平民仁义,而对待豪门大族苛刻,导致刘备自始至终都不能和掌握地方基础的豪门有效联合,因为对下的仁义比如会侵犯地方豪族的利益,这一些人以及几百年盘根错节的完全根植于地方。

有些时候,必须要给中间商足够的差价,不然就会捣乱,可惜,刘备集团自始至终都是力图抑制豪强,比如,在平原时候就能招去刺客刺杀,在徐州被反叛,在荆州被偷家,而在益州,入川五十年都未能和当地豪族融合。

行事风格上,刘邦不拘一格,哪个实用那个优先,为了达到目的而不在乎具体手段和过程。而刘备呢,一直扭扭捏捏,立秋程序正义,结局完美,这就导致大部分时间都被浪费,要命的是,程序虽然正义了,但是结果十分不完美。

或许对徐州进行了错误的总结,刘备对徐州荆州以及益州的处理完全不一样,徐州时候,这时候的刘备,用袁术的话说,就是生年以来未闻刘备之名,尽管这样,这时候的刘备依然不失时机的自领徐州。

在益州和荆州时候,两次绝佳机会都被刘备放过,推测为他取徐州之后的结果不太好,导致刘备对快刀斩乱麻的行为抵触,他或许认为自己得位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最后被徐州豪强出卖,以至于几年间落魄奔波。

实际上他被各地豪强抵触的原因在于他不愿意给这一些人足够的利益,不愿意分蛋糕,人家自然去愿意给分蛋糕的那一边,反正给谁打工都一样,至于兴复汉室的理想,如果复兴之后没了自己这一点奶酪,那个二傻子才更你一起奋斗。

在战略上,刘备极少能够抓住合适的战机,导致一直都在被动逃亡,比如刘表死之后有绝佳机会取荆州,这时候荆州人对曹操畏惧,而刘琦和刘备关系不错,本来可以名正言顺而且轻而易举的 拿下荆州,这样既没有日后孙刘因为利益不均导致的分裂,也不会损失很多时间。

入川之时可以迅速取益州,有足够的内应,而且还有足够的名义,但是还是不愿意,最终浪费好几年时间,导致庞统阵亡,张松被杀,曹操这时候平定了关中和张鲁,触角伸到巴郡,导致益州震动,蜀中一日三惊。

如果刘备改一下游侠气质,对地方豪强不那么抵触,即使分配足够多的利益,而后不那么在乎程序正义,而且及时抓住一闪即逝的战略,益州和荆州的战略机遇也就一顿饭的时候,不到半个时辰,那么兴复汉室真的很有可能。

相反,刘邦在鸿门宴,封韩信,以及张良谏止封诸侯时候都能迅速采取正确办法。

1 阅读:26
歪史

歪史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