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定李皇后:为穆宗生2子3女,万历帝“虎妈”,也有小女人的一面

雍亲王府王妃 2024-06-15 16:02:26

了解历史的应该知道,嘉靖帝朱厚熜是一个性格刻薄多疑而且还有些暴戾的皇帝,所以不仅做嘉靖帝的皇后妃嫔不容易,做嘉靖帝的儿子也很不容易。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嘉靖帝的儿子夭折率是所有明朝皇帝中最高的,一共生八子,六子夭折,只剩下庶三子朱载坖与庶四子朱载训长大成人。

嘉靖帝长子出生两个月夭折,次子虽然做了十几年的皇太子,但是14岁病逝。如此情况下庶三子朱载坖便是顺理成章的新皇太子人选,然而朱载坖的生母康妃不得宠,朱载坖最笨不会说话,所以并不得宠。反而是庶四子朱载训更加得宠,再加上嘉靖帝迟迟不肯立新太子,所以朝中便有很多人认为:嘉靖帝有立幼的的打算,自然会更加倾向于巴结庶四子朱载训。

而朱载训确实也有争夺太子之位的想法,如此朱载坖在嘉靖一朝做裕王时的日子很不好过。

而作为朱载坖的王妃与姬妾,自然也跟着一起过艰难的日子。

可以说朱载坖的妻妾们,跟朱载坖是真正的患难夫妻:

孝懿庄皇后李氏,是朱载坖的发妻,为朱载坖生下一子一女,只可惜全部夭折,而李氏也仅陪伴朱载坖5年时间,朱载坖登基后,将发妻追封为孝懿皇后。

孝安陈皇后:是朱载坖的继王妃,虽然年轻貌美端庄,锦衣卫指挥使的女儿,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朱载坖登基后,陈氏被封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孝定李皇后:李氏之所以会最终被追谥为孝定皇后,是因为为穆宗生下了两子三女,而且这两子还是穆宗除了夭折的嫡长子外,唯一的两个儿子。自然其中年长些的便要被封为皇太子,李氏母凭子贵被封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可能有人会问:同样是明穆宗朱载坖的患难妻子,一同活到了万历朝,为何孝安陈皇后一无所出,而孝定李皇后却能生下五个子女呢?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孝定李太后:

执拗的“虎妈”,有些小女人的大明皇后。

01得宠与裕王朱载坖

孝定李皇后,后世将她的名字传为李彩凤。李氏出身平民,父亲只是一个京城城外的一个贫苦平民,据说曾做过泥瓦工。若当真如此得话,李彩凤的出身确实很低。

而且因为家境贫寒,李氏想要有读书的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我们在看史料或者是影视剧的时候,李彩凤给人的感觉是:满腹才华,并不像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女子。若从未读过书,又如何能成为“虎妈”呢?

所以李氏之所以会读书识字,很有可能是进入裕王府以后慢慢地积少成多。李氏15岁那年进入裕王府成为侍女,此时裕王府的王妃还是朱载坖的原配孝懿庄皇后,嘉靖三十七年裕王嫡妻去世,陈氏成为继王妃,而李氏则是成为新王妃陈氏身边的侍女。

李氏同裕王新王妃陈氏,让我想起了《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容音与魏璎珞,富察皇后出身名门,大家闺秀,深得乾隆的宠爱。魏璎珞到长春宫宫女后,富察皇后便对魏璎珞很不同,不仅处处维护魏璎珞,而且还很有耐心地教魏璎珞写字,而魏璎珞对待富察皇后十分忠心。富察皇后死后几年,魏璎珞成为乾隆的宠妃,后宫最大的赢家。

而李氏不知从何时起(最迟嘉靖四十一年冬,因为明神宗是在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出生),得到了朱载坖的宠幸,从侍奉人的侍女,转变为“女主人”,只不过在王府的具体位份便不得而知了。

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嘉靖帝同朱载坖的关系并不好,若是朝中有人劝谏嘉靖帝将庶三子朱载坖封为皇太子,便会遭到嘉靖帝的训斥,如此作为裕王的朱载坖只能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而被父皇责骂。

或许只有在王府,跟自己的王妃、侧妃、姬妾在一起时才能稍许放松。

而身边的哪一位女子能让自己真正感觉到放松舒适,自然便是谁更得宠。王妃陈氏大家闺秀出身,恪守女德,饱读诗书,而且作为王府的女主人需要打理王府的一切事务,自然同朱载坖聊得更多的是琴棋书画、王府杂事。而朱载坖本就压力很大,自然不喜欢听这些事情。

而在李氏这里不同,李氏本就出身贫寒,也因为家境不好而入裕王府做侍女,所以对于李氏而言更多的是喜欢聊柴米油盐、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至于闺中淑女们懂得那些,李氏相对而言知之甚少,自然不会在朱载坖面前卖弄。

而且即便是李氏生下儿子母凭子贵,也没有恃宠生娇,对待王妃陈氏很是敬重,同王妃的关系非常好。据史料记载,李氏所生的长子朱翊钧除了对父亲朱载坖、生母李氏请安外,还会前往嫡母陈氏那里去请安。

朱翊钧从小就如此,自然是李氏教育的结果。

而且每次朱翊钧前去给陈氏请安,陈氏都会十分高兴,得知陈氏高兴,李氏也很高兴。

如此便可见李氏不仅同王妃的关系颇好,而且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最起码没有取代陈氏做王妃的打算。正因为如此,朱载坖在李氏那里能感受到难得的放松,自然更加宠爱李氏。

嘉靖四十五年,嘉靖帝病逝,朱载坖作为嘉靖帝唯一活着的儿子(庶四子朱载训在嘉靖四十四年病逝,无子)毫无争议地坐到了皇位上,史称明穆宗。

穆宗登基后,将王妃陈氏封为中宫皇后,而李氏则是作为唯一一个为穆宗生下皇子的妃嫔而被封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位居众妃之首。

穆宗在嘉靖一朝隐忍30年之久,谨言慎行,丝毫不敢逾矩,就连王府的姬妾都非常少。一朝做了皇帝,穆宗便开始放纵自己,仅仅登基两年半的时间,便册封13妃,至于位份比较低的妃嫔则没有定数。每次穆宗挑选宫人,都要在300人左右,而且都是11-16岁的民间女子。

在后宫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李氏照样得宠,而且接连生下皇子公主。

而身为皇后的陈氏,本身就十分关心大明的江山社稷,希望穆宗能够专心朝政,所以便劝谏穆宗不要如此,然而穆宗不仅不听劝,反而将陈皇后迁出了皇后居住的坤宁宫,甚至想要废后。陈皇后为此而卧床不起,在群臣的反对下,穆宗才答应在皇后病愈后让其回到坤宁宫。

而面对穆宗如此,李氏并没有跟陈皇后一样,劝谏穆宗。可见李氏没有陈皇后这样的胸襟见识,看中的只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宠爱自己的夫君在、儿女双全、后宫中地位极高,便已经很知足,这其实也是李氏的出身所决定的。

不过有一点值得一提的:便是李氏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在教育儿子方面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虎妈”。

02“虎妈”

明神宗朱翊钧被封为皇太子时,尚且只有四岁;

即位称帝的时候,也只有10岁,所以对于神宗而言亲政之前最主要的任务便是读书。李氏作为神宗的生母,在张居正的建议下,从慈宁宫搬到了乾清宫同神宗一起居住,方便照顾神宗的生活起居,也方便督促神宗读书上朝。

李氏对儿子的教育十分严格,丝毫不允许儿子懈怠,若是神宗不想读书,李氏便会直接将神宗召来,让其跪很长时间作为处罚。正是生母如此严格,神宗读书十分用功。

每次在经筵日讲后,李氏都会让神宗将儒臣们讲的内容再讲一遍,检查神宗有没有认真听。

虽然神宗年幼并不能亲政,但还是需要上朝听政的。只要是上朝的日子,李氏便会准时在五更天前去叫神宗起床,让左右侍奉的人将睡梦中的神宗扶起来,为其擦脸醒神,然后带着穿戴整齐的神宗前去上朝。

神宗对生母还是很敬重的,甚至可以说是唯命恭谨。

有一次在西城曲宴上神宗喝酒喝的有点多,便让内侍唱新曲给自己的听,但是内侍说自己不会。神宗便很生气,便要拿出剑直接杀掉这位内侍,好在在身边人劝说下才没有成行。

但是李氏得知此事后,不仅将神宗召来直接罚跪,将他所犯下的过错都说一遍;而且还让内阁大臣张居正上疏劝谏,为神宗草拟一份罪己诏。在神宗的苦苦哀求下,李氏才将此事翻篇

也正因为神宗有些害怕自己的生母,所以那些奉李氏之命前去管教神宗的宦官们,深知这一点,会过分地约束神宗。其中之一便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冯保仗着李氏宠信他,仗着李氏皇太后的权威,多次直接威胁神宗,所以神宗非常怕他。只要是看到冯保来了,便会赶紧坐好说:大伴来了。

神宗身边的一切宦官为了哄神宗高兴,会怂恿神宗夜游其他的宫殿,身穿一些小衣窄袖....冯保便将这些事情告知了李氏,李氏将神宗狠狠斥责一番,并且让神宗长跪不起,甚至让冯保告诉内阁首辅张居正,为神宗写一份罪己诏给内阁大臣们看。

张居正起草的罪己诏用词十分谦卑,此时已经是万历八年,神宗已经18岁,确实有些不顾及神宗的面子。但是迫于母后的压力,神宗不得不接受。

正是借着李氏对神宗的严格管教,冯保除掉了神宗身边自己不喜欢的一些人。

李氏对神宗如此严格管教,不仅让我想起影视剧《虎妈猫爸》中的虎妈教育孩子,因为太过严格而让女儿患上了自闭症,不愿开口说话。神宗虽没有如此,但其实对于神宗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李氏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担负起皇帝的重任,所以便需要从小努力读书;而李氏明白如何培养一个刻苦读书的孩子,让儿子能够学有所成;但是李氏并不懂得如何培养一位合格的皇帝,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让神宗长大成人。

03重用张居正、宦官冯保

不过在神宗还未亲政之前,李氏有一个选择做的还是对的:重用张居正。

穆宗在位仅6年病逝,皇太子朱翊钧年仅10岁,如此年幼自然不能亲政。明朝上一位年幼登基的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为儿子留下五位顾命大臣:“三杨”、胡濙与张辅,另外为生母诚孝昭皇后留下实权,如此一来,英宗继位后诚孝昭皇后张氏(英宗祖母)虽然未垂帘听政,但是朝中大小事都会过问,只有诚孝昭皇后同意后,三杨才敢执行。

诚孝昭皇后是历史上难得的“女中英杰”,她在时宦官王振虽有野心但并未做到真正的擅专。可以说诚孝昭皇后为英宗亲政前朝局的稳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而李氏,虽然也是看着年幼的皇帝在位,但她并没有诚孝昭皇后的胸襟、见识与胆识。反而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找陈太后商议,比如神宗继位后,内阁首辅高拱提出,要李氏能够答应,将司礼监的“批红权”交给内阁。

自明宣宗朱瞻基开始,票拟权在内阁手里,而批红权则是在皇帝手里,因宣宗事务繁多实在是批阅奏折批阅不过来,所以便将批红权一分为二交到了宦官手里,也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与司礼监掌印太监。

高拱如此做,其实就是想要将票拟权与批红权都掌握在内阁手里,其实跟后期张居正同冯保一起处理朝政时没有区别的。但神宗尚且年幼,若是批红权与票拟权都到了内阁的手里,便很容易出现威胁皇权的权臣。

李氏便同陈太后一起商议,并不打算如高拱所愿,两位太后虽然不能干政,但她们对这样做的后果还是很清楚的。所以二人最终决定:张居正处理朝廷事务,冯保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力最大的宦官),而李氏作为太后则是在后把控全局,如此大明王朝一个稳固的铁三角关系形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如此。

正是这个稳固的铁三角,让万历一朝前期,出现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李氏虽然是手握实权的太后,但是她并不贪恋权势,万历六年,神宗16岁时大婚,大婚后便可以直接亲政。李氏便主动搬出了乾清宫,并且叮嘱张居正:我不能再跟以前一样事事照顾着皇帝,先生您受先帝的嘱托,希望您能早晚教诲皇帝,不要辜负了先帝对您的信任。

04助庶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

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神宗一直没有嫡子出生,如此情况下庶长子便是名副其实的皇太子人选。而神宗的庶长子朱常洛是李氏慈宁宫的一位宫女王氏所生,神宗并不想承认曾宠幸过王氏,在李氏拿来起居注后神宗才不得不承认,将王氏封为恭妃。

但是神宗不宠爱王恭妃,对万历十年入宫的郑妃十分宠爱,郑妃先后为神宗生下三子三女,真正母凭子贵被晋封为仅次于皇后皇贵妃。神宗因为宠爱郑妃而想要将郑妃所生的庶三子朱常洵(次子夭折)立为皇太子,奈何群臣反对,神宗便一直拖着,就是不肯将长子朱常洛封为皇太子,而这一托就是十几年的时间,李氏便问神宗为何不立长子为太子?

神宗道:他是宫女所生的皇子。

李氏听到儿子的话十分生气:你不也是宫女生的吗?

神宗见母亲如此生气,直接吓得跪地不起,最终即便是再不情愿,也将朱常洛封为皇太子,而将郑妃所生的朱常洵封为福王。

然而郑妃仗着神宗对她的宠爱,让儿子福王朱常洵待在京城迟迟不肯就藩。群臣多次奏请下神宗才不得不答应让福王就藩,并且定好了日期。然而郑妃却借口为太后祝寿想要将儿子就藩的日期再拖延一年,李氏得知后很是生气,对郑妃说:我的儿子潞王也能回京给我祝寿吗

郑妃听到太后的话,不敢再借口让儿子福王继续留居京城,而是按照神宗定下的日期前往封地。这一点,李氏确实非常有大局观,没有让神宗因为宠爱郑妃,而违背了祖制。

结语

其实李氏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贤后,毕竟她对自己为一国之君的儿子要求十分严格,就是希望儿子能够承担得起作为皇帝的重担。虽然教育的方式确实过于严格,而且李氏作为新帝的生母,并没有因此而不尊穆宗皇后,而是自始至终都对孝安陈皇后十分敬重,神宗继位后,两宫皇太后并尊,成为明朝四对并尊皇太后中唯一一对和睦相处的。

明朝的皇太后跟清朝还有些不同,在清朝新帝嫡母被尊为母后皇太后,新帝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母后皇太后的地位高于圣母皇太后,这是明副其实的,哪怕是圣母皇太后才是新帝的生母。

然而明朝不同,虽然新帝嫡母在后宫的地位高于新帝生母,但实际上作为新帝的生母,在后宫的实际地位高于新帝的嫡母,手握实权。比如明宪宗继位后,并尊的皇太后是孝庄睿皇后钱氏与孝肃皇后周氏,周氏是宪宗生母,钱氏虽地位高于周氏,但是无所依靠的她日子过得很不好。

而这一点,李氏确实做得很好,她一直善待尊重孝安陈皇后。

而且李氏还是一位颇有爱心的人,御史曹学程因为进言而被判死罪,但是当李氏得知他尚且还有一位八十几岁的老母亲需要孝顺照顾时,便跟神宗求情,放了曹学程。

而且李氏对自己的娘家人要求也很严格,若是娘家人做下不法之事的话,便会派人去好好列举他们的过失,依法处置,从不偏私。这一点,胜过很多人。

孝定皇后李氏确实有这些值得一提的作为,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李氏在很多事情上又有些小女人,比如明穆宗在位时如此贪恋女色而荒废朝政,李氏并未劝阻;再比如李氏在儿子神宗的教育上,严格是好事,但成为名副其实的“虎妈”真的适合培养一国之君吗?

参考资料:

《万历野获编》

《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

《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明史·卷三百五·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0 阅读:127

雍亲王府王妃

简介: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喜欢读历史书,更喜欢畅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