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出现了以傅奕为主要代表的反佛教的呼声,出现对佛教的攻击,因此,为了应对当时的反对浪潮,当时的高僧法琳撰写了《破邪论》作为反击,并请当时著名的书法家虞世南为之作序。
虞世南一生历经陈、隋、唐三个朝代,并再朝廷中担任不同的官职,尤其是在唐初,跟随李世民之后,他的仕途最为显赫,也在此时也是他的书法大放光彩的时期。
虞世南的书法先承家学,之后又得到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的指导,书法风格开始向王羲之靠拢,并且虞世南刻苦对于书法的研习,已经到了痴迷,据史书记载,寝卧时在被褥中在肚皮上用手指比划练字,这也为虞世南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功底,可谓“妙得其体”。
虞世南在继承二王的传统,形成了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之气。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称得上是接魏晋之余,启盛唐之绪。
虞世南在继承王羲之“重意善韵”的书法主张,强调书法的妙悟,书法创作的过程是书家心手相应的过程。
《破邪论》的书法清逸,吸收了二王之长,它的结体疏朗而不失紧密,笔法圆润而又方劲,秀丽静和,内含刚劲与含蓄之美,是唐初继承魏晋小楷之正脉,字势自如,布局天巧,被认为是历代小楷之模板,备受珍视,被认为是唐代小楷第一。
如明代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曾云:“世南书迹本自稀,而楷法尤不易得,小者唯《破邪论序》,稍大者《孔子庙堂碑》而已,《破邪》积能之极,几夺天巧,所谓不入二王室,犹似不能忘情于蹊迳耳。”
但此帖却有人质疑它的真假,有可能是托名所做。首先文中的“太子中书舍人”,与史料记载的秦王宫只有“中舍人”不合。
再者就是文中“披薛荔于山阿”的“荔”字,没有避讳虞世南父亲的名讳,所以也被学者推断,《破邪论序》可能是唐代的僧徒所书。《破邪论序》虽然存疑,认为不是虞世南所作,但它的用笔刚柔相济,结体变化丰富,仍被世人所称赏。
清人王澍:“虞永兴书筋力内涵,风姿外朗,如有道之士,世人不能一毫婴之。独《破邪论序》笔韵清逈,与率更为近。”
小楷《破邪论序》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即便是托名之作,但也不能掩盖其艺术价值。
深得乐毅论三昧水准!
有王书圣的楷体印像于其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