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最重要的史料是陈寿写的《三国志》,里面包含着《魏书》、《蜀书》和《吴书》三本,其中《蜀书》是最薄的,很多蜀汉的重要人物都不是单独列传,典型的代表就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个分量非常重的大将,被揉到了一个列传里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蜀汉的人物记载都非常少,比如廖化,他从蜀汉建立前就开始在刘备集团活跃,一直到蜀汉快灭亡时都在率军出征,可以说是蜀汉的灵魂人物之一,贯穿整个蜀汉历史,结果他的记载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
三国地图
游戏中的刘备集团
除了陈寿写的《三国志》,魏国还有自己的官方史书《魏略》,吴国也有官方史书,也叫《吴书》,而蜀汉没有官方史书;陈寿曾经在蜀汉官方藏书机构—东观担任管理员,即使在东观里,他也只能找到零零散散的蜀汉历史资料,因此在他写的《三国志》中,以及其他三国方面的历史,蜀汉才会如此欠缺
资料少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就是蜀汉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史官,负责官方历史的记录。倒不是蜀汉统治者不知道历史的重要性,而是蜀汉并没有那个财力支撑官史的记录;在很多现代人的印象中,古代史官就是拿一支笔再拿一张纸,跟在国家统治者身边,记录着每天发生的事情,根本没有什么成本
其实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史官的工作跟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不同,不仅不是成本低,而且是成本非常高的工作。在编写历史之前,他们会进行考证工作,就是将所有的材料找过来,中央的资料就是皇帝圣旨、朝廷文书、官员奏章等等,地方的资料就是官府告示、地方志等等
古代史官
三国志
将这些文献作为史料的重要来源资料,还要证实真伪性,再选择合适的部分载入史册;毕竟即使是当朝的事件,史官也未必都亲身经历过。而这样细致的、在大量文献中考究的工作,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完善的、人数众多的部门来做,需要的财力支持就很大
而且史官在古代,也不是那种是个人就能做的工作,需要有很高的政治格局。每个王朝无论是修前朝历史还是记录本朝历史,都是为了证实本朝的合法性,修史时面临涉及本朝的历史,立场都要更偏向本朝;看看《晋书》的作者房玄龄、《隋书》的作者魏征、《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他们都是当朝官员而不是普通学者
蜀汉要设置史官,就意味着要将大量的官员投入到修史和记录历史当中;那谁来北伐呢?毕竟北伐是蜀汉的国策,也是非常损耗国家财力的事情,也需要大量官员辅佐,除去这些自然就没有多余的财力支持官员做史官了。同样在古代割据四川地区的前蜀、后蜀、大西、成汉,也都因为没有足够的官员和资产,从而没有史官
影视剧中的唐太宗与魏征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
在西晋一统天下后,司马炎就命令大臣们开始为三国时代修史,结果刚开始不久工作就停滞了。就是因为缺乏蜀汉的官方资料,导致有关蜀汉的修史工作无法展开工作。倒也不是说蜀汉就完全没人记录历史,蜀汉朝廷让那些负责处理官方文献,也就是保管圣旨、奏章等等文书的官员们,兼职记录历史
这也是蜀汉修史工作停摆后,临危受命的陈寿能找到零零散散的蜀汉历史资料的原因。但他寻找到的资料仍旧不全,这就不得不提到第二个蜀汉历史信息少的原因了,那就是钟会之乱;蜀汉灭亡后魏军经历了一番权力的争斗,结果统帅大军的邓艾和钟会相继被杀
驻守蜀地的魏军没了人控制,他们立刻对成都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大量蜀锦和金钱被抢、大量的人员被杀,就连蜀汉最后的皇太子刘璿都被乱军所杀,更别提那些没人保护的文书了。等到陈寿写《蜀书》的时候资料已经所剩无几了,所以他笔下的蜀汉人物以及相关历史资料,才会如此单薄,其他有关蜀汉的史书就记载的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