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本应该是阖家欢乐的时刻,表姐家却发生了一场大战。
原因是她家孩子发了一条朋友圈,上面写着:压岁钱到账了,同志们又能再战了!下面配了一张游戏的图片

这条信息屏蔽父母,但是很不巧的是表姐朋友的孩子也是儿子的好朋友,表姐到她家做客,聊起了孩子假期玩游戏的事情,再然后就从朋友的口中意外了解到了这条朋友圈。这可不得了,表姐警报立刻拉满,觉得孩子是不是把压岁钱都花到了游戏里了,是不是天天玩游戏了,朋友圈还有没有提其他不想让我知道的事情了……
总之,回去一顿质问,然后引发了“家庭大战”。
事后外甥和我抱怨,这条朋友圈只是和朋友们开了一个玩笑,屏蔽父母也是不想让他们误会,没想到最后会发展成这样。
由这个事情,我不禁想到,
在如今这个社交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朋友圈成了人们分享生活、抒发情感的重要阵地。而对于高中生群体而言,一个纠结的问题时常浮现:到底该不该朋友圈屏蔽父母呢?这看似简单的抉择,实则蕴含着诸多考量,关乎成长、沟通与家庭关系。

学习治疗家庭教育领域专家常晓敏老师说过:“幸福感来源于掌控感,当你觉得爸妈侵犯了你的隐私的时候,一定是你的某些行为唤醒了父母的焦虑。”
先来说说那些支持屏蔽父母的情况。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青春期是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渴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私密天地。朋友圈里,他们可能会分享一些青涩的心事,像暗恋隔壁班那个穿着白衬衫、笑起来有浅浅酒窝的同学。这种懵懂的情愫,在少年的心底是最柔软的角落,他们并不想过早地暴露在父母审视的目光下。又或是和好友闹别扭后的小委屈,在朋友圈里吐槽几句,只是想寻求同龄人的共鸣,若被父母看见,可能会引发一场关于 “如何交友” 的长篇大论,这无疑会让孩子感到烦闷,觉得自己的情绪被轻视。
再者,屏蔽父母有时是为了躲避过度的干涉。想象一下,小辉在朋友圈发了一句 “这次考试太难了,感觉要凉凉”,本意只是向同学吐吐槽,舒缓下紧张情绪。可没过几分钟,父母的电话就打来了,先是一顿焦急的询问,接着便是各种学习建议,甚至开始规划周末的补习计划。原本只是一时的情绪宣泄,瞬间变成了沉重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屏蔽父母似乎成了高中生保护自己 “小世界” 的无奈之举,让他们能在虚拟空间里自由地表达喜怒哀乐,不必担心一举一动都被父母 “监控”。

然而,反对屏蔽父母的理由同样充分。从沟通角度看,朋友圈本可以是亲子间沟通的优质桥梁。比如,小雨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获得了奖项,她开心地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拿着奖状的照片。父母看到后,第一时间在评论区送上了鲜花和大拇指的表情,还附上暖心的夸赞:“宝贝,你真棒!爸妈为你骄傲,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 这份来自父母的认可隔着屏幕都能传递温暖,让小雨感受到家人坚实的支持,也让父母更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喜悦中。
而且,父母的人生阅历能在关键时刻为孩子指引方向。小阳在准备竞选学生会干部时,心里特别忐忑,在朋友圈倾诉了自己的不安。他的父母看到后,分享了自己年轻时在职场竞争中的类似经历,告诉他如何调整心态、展现优势。这些经验之谈如同夜航中的灯塔,给予小阳莫大的鼓舞与启发,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那么,高中生究竟该如何抉择呢?这并非简单的是非题。一方面,如果孩子觉得个人隐私和独立空间亟待保护,适度屏蔽父母,给自己 “松绑” 也未尝不可,但要注意后续与父母坦诚沟通,让他们理解这并非是疏远,而是成长的需要。例如,可以找个周末,和父母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说:“爸妈,我长大了,有些小情绪想先自己消化,朋友圈偶尔屏蔽你们,不是不爱你们,是希望有个小角落能让我静静。”
另一方面,若希望持续获得父母的支持、维护亲密的亲子关系,那就不妨保留父母查看朋友圈的权限,利用这个平台,主动分享生活点滴,无论是学习上的小进步,还是生活中的趣味见闻,让父母一同见证成长。像小美,每周都会挑一两件校园趣事发在朋友圈,配上搞怪的图片,父母每次评论互动都其乐融融,亲子关系愈发紧密。
总之,高中生朋友圈屏蔽父母与否,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关键在于权衡利弊,依据自身家庭环境、亲子相处模式灵活抉择,让朋友圈成为助力成长、增进亲情的得力工具,而非引发矛盾的导火索。 希望每一位高中生都能在青春的社交浪潮中,找到与父母和谐共处的平衡点,驶向成长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