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芯片涨价10倍,国产车企却依靠海外进口,比亚迪入场打破僵局

财先说 2022-01-19 12:54:45

文/BU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

在智能汽车赛道将中,MCU是不可缺失的核心零部件,在发动机控制、车身控制及车联网控制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MCU涨价10倍

据IC Insights预测,2021年全球MCU市场规模为160亿美元,其中40%为汽车级MCU。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火热,汽车级MCU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张,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疫情好转之后,车用半导体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反弹,然而MCU产能提升速度却不及需求反弹速度。

这就使得汽车MCU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境况,进而引发了MCU价格的暴涨。爱集微援引广州某汽车电子厂商负责人消息称,2021年MCU拿货价格至少上涨了10%。

“价高者得”成了MCU市场中的新“规则”,不少厂商正面临着缺货的困扰。中国厂商在这一领域本就因没有话语权而不得不接受高价,涨价潮之下,成本更是居高不下,对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对于中国新能源厂商来说,这场全球性MCU供应短缺,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而根据业界人士预测,这场灾难恐怕在2023年时,才有望缓解。

不过,这也为中国芯片厂商们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国产替代的机会。

国产车企依赖进口

在全球汽车级MCU市场中,外资垄断态势十分明显。意法半导体、中瑞萨电子、恩智浦、英飞凌等外资巨头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而我国半导体产业起步晚,想要打入MCU生态圈需要一定的时间。况且,全球MCU供应链已经固化,MCU厂商与汽车厂商之间的密切合作,哪里是那么容易便能撬动。

更换厂商需要经过各种产品验证试验,替换过程十分漫长。因此,汽车厂商一旦选定供应商便不会轻易更改。

而且,汽车级MCU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高、周期长。这就使得,国产MCU厂商后来居上速度相对较慢。

由此,如今我国MCU自给率还不到10%。中国MCU市场大部分也被英飞凌、恩智浦等外资企业掌控在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厂商没有议价权,只能忍受高价。

不过在如今,这场MCU缺货潮给中国厂商带来了一个加速突围的机会。涨价与工或延迟使得许多汽车厂商开始需求本土替代商,国产厂商的机会来了!

比亚迪入场

目前,中国芯片厂商正在加码汽车级MCU市场,国产MCU正在加速突围。其中,比亚迪的入场更是有望打破僵局。

作为全球汽车、电池巨头的比亚迪有技术、有人才、有资金。这为比亚迪在MCU领域的突围提供了条件。

而且,比亚迪自己就做新能源汽车,而且还做得不错。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凭借着58万多台的销量,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之王。

由此,比亚迪的MCU产品完全能够自产自销,不用为客户而担忧。而且,这也让比亚迪打造出来的车用MCU,能够更符合行业需求,直击行业痛点。

因此,比亚迪入局汽车芯片市场对于国产芯片突围而言,无疑是一件好消息。

如今,比亚迪在半导体领域深耕已久,已经研究MCU芯片14年。如今,比亚迪半导体已经拥有车规级8位MCU芯片、车规级32位MCU芯片等多款产品。

据IT之家1月17日消息,日前比亚迪半导体又亮出了四合一锁控MCU产品,集MCU主控、RFID智能卡检测等于一身,表现很是亮眼。

能够看出,比亚迪半导体已经在MCU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正在改变我国MCU芯片受制于人的僵局。

到2021年11月份时,比亚迪MCU累计出货量已经突破20亿颗,其中装车的车规级MCU已有500多万颗。这样的表现,怎么能说不优秀。

比亚迪半导体将成为我国车规级MCU突围的一股强大力量,令人期待。

国产替代正当时

不只是比亚迪,杰发科技、赛腾微、芯旺微电子等也都是我国领先的车规级MCU厂商,这些企业的产品已经成功打入汽车OEM厂商供应链。

虽然,国产MCU的未来发展之路并不好走,遇到的挑战不小。但是,国产MCU面临的机遇也有很多。

除了全球MCU芯片紧缺之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叠加国产替代的大潮流,也都是中国厂商发展的机遇。

而且,国家政策的支持、愈来愈多资本的涌入等,都给国产MCU的发展添了一把火,让我国在这一领域更快突破。

笔者相信,我国在车规级MCU领域的突围,一定能够成功。

0 阅读:216
评论列表

财先说

简介:花式分析财经现象,蛇形讲解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