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故事:塔铺白马关的传说

午后阳光茶语 2025-01-25 04:24:20

塔铺白马关的传说

苗东魁

在塔铺村北五百米处,有两座相对而立的矮小土岗,当地人称之为白马关。此地既无白马雕塑,也无险要关隘,为什么叫做白马关呢?原来这里有一段壮美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黄河流经塔铺北面地域,河面宽阔,水流平稳,两岸植被茂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宁静美好。可是在某一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夜间,一匹白马从河中跃出,只见马领潮头,浪随马走,所到之处,淹没良田,冲毁房屋。它撒欢快乐够了,再回到河中顺流而下,洗澡休息。可是,它却给此地留下沼泽片片,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惨景。

有人提议修宝塔镇白马,白马塔建成了,白马却照样肆虐为祸,人们无计可施,纷纷逃离家园。

当地土地神深知百姓的苦难,而自己神通弱小,就托梦给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贤说,需要有一个姓龙又属龙的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才能斩杀那匹为祸的白马。那位乡贤年年留意,天天操心,就是没遇到一个姓龙又属龙的皮肤黝黑的年轻人。

就这样,塔铺这地方日渐凋敝,人口越来越少,过往的客商也都来去匆匆,很少有人在此地逗留,那样的一位能够斩杀白马的年轻人就更难寻找了。

有一年春天,塔铺街头来了一位脸膛黑红的铁匠,买下两间空房子就开起了铁匠铺。据他本人说,他祖上就是塔铺人,逃难到开封学了打铁手艺,想回家乡做点贡献。那位乡贤见他是一个热心人,就问他的姓氏及年纪。那位铁匠说,他姓龙,叫龙擒麻,三十一岁。先贤按年龄推算,龙擒麻正好属龙。乡贤大喜,立即摆酒宴请龙擒麻。

龙擒麻得知自己应了乡贤的梦,觉得自己肩负着斩杀白马保一方平安的重任,就白天打铁,晚上练武,还收了一班徒弟。每天铁匠铺里叮叮咣咣,厉兵秣马,人气渐高。

乡贤几乎每天都到铁匠铺帮忙操练人马,同时商量斩杀白马的办法。大家一致认为必须使用陷马坑,而且这个坑要很大很深,足以使白马不能跃出来,还要在坑底铺上厚厚的石灰。只要白马陷入坑内,石灰加水,一定能烫死白马!

终于临近中秋节,龙擒麻和乡贤带领徒弟们来到村北的白马常来的一片开阔地带,挖下一个巨大的深坑,把挖出的土方堆积在大坑的东西两侧,又从其他地方拉来很多沙土堆积上去,形成两座对立的长长的高大的土山,用来阻挡白马带来的洪水,只留下大坑所在的一条通道。

八月十五中秋节到了,大伙儿埋伏在土山上,向北张望。可是迟迟不见白马到来。派出探信的人回来说白马向东跑了。于是大家都松懈下来,有人说今年白马不会来这里了,建议回家休息,明年再来斩杀白马,只要今年不来祸害咱们就行,管别人干啥。

但是龙擒麻却坚持认为,白马不除,大家寝食难安。再说今年不祸害咱们,他会祸害别的地方,别的地方的人们不也会遭殃吗?他决定亲自骑马去把白马引过来。

龙擒麻单人独骑向东北走了十几里,看到白马正站在水里梳洗鬃毛。他拍打了一下自己的马,让它发出一声尖利的长啸。

那匹白马听到同类的鸣叫,顿时精神抖擞,向龙擒麻的方向奔驰而来。龙擒麻赶紧调转马头,引领着白马飞驰而去。只见白马奔走,水浪翻滚跟随,气势宏伟。

龙擒麻来到土山前面,下马奔上土山,手持长矛挺立山头向下观望。那匹白马飞驰而来,它身后的潮水也奔腾而至,土山挡住了汹涌的河水,一部分河水流进大坑,大坑内立刻翻滚起来,腾起一片烟雾。

那匹白马见到前面狭窄的路口有一个大坑,一跃而起,准备飞跃大坑。龙擒麻见到这种情况,害怕白马跃过大坑。说时迟,那时快,他奋不顾身地从土山上一跃而起,挺矛刺向白马。白马看见有一杆长矛刺向自己,稍稍迟疑了一下,跳跃的步幅就小了些,结果它没有跃过去,坠入坑内,立刻就被坑内的石灰水化为灰烬。当然,龙擒麻也不可能再撤回身形,就随着白马坠入大坑,英勇牺牲。

白马死去,洪水水势大减,人们平安地度过了一个中秋节。可是英雄尸骨无存,不再回来,人们只得用两侧的土将大坑填埋起来,顺势筑起两个高高的土岗,算是为龙擒麻和白马筑起了坟墓。因为两座土山夹一条通道,形似关隘,此地又是白马的一道难关,人们就为此地起名白马关了。

如今黄河改道,塔铺作为黄河故道,黄沙遍地,土层深厚,正是适宜耕种的良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生活的富足,这个凄美而悲壮的故事却几近湮灭,今天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0 阅读:0
午后阳光茶语

午后阳光茶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