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下行,各种心灵鸡汤和职场修炼法则的书充斥中文图书市场,更有一众“单口相声演员”出书教导新一代年轻人义无反顾地缴纳进入社会大学的入场费——人生起步的第一笔智商税。
2023年开年至今,垃圾书太多,我都懒得吐槽,品质不错的书也有,如之前深聊过的《靠谱》。虽然这本书更像是语录合集,但由于干货很多、实操性极强,还是很值得职场迷惘人打开之后寻找解题密码。
当然,我个人还是喜欢聊赚钱。
真正赚钱的模式有很多,《刑法》里有不少,大家看看就成,因为一学就废;同时,每个人赚钱的成功上限,与眼界、智力、运气等有很大关系,但有些【心法】是古今中外都适用的。
我喜欢“心法”,因为这种偏“形而上”的东西可以作为行动指南,指导我们实操。
所以,当打开这本注定很小众的《反常规》,这本写满“错误”与“失败”的心法精要,让我居然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说真的,这本书里有太多内容是我这么些年来慢慢琢磨出的,我又一次慨叹,如果能早几年读到这本书,是不是就能亏得更少,赚得更多?
虽然这本《反常规》仅有210页,不到14万字,但它真正做到了微言大义、字字珠玑——是的,我很少用这样的溢美之词去形容一本【注定很小众的书】。
所谓的“反常规”,就是从无聊的信息之海中筛选出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所谓的投资标的),然后,等待一个良机让消费者或后来投资者购入以赚取价差。
这与公共事业、垄断领域的强垄断性不同,个人追求的财富增值一定建立在强大的观察力、夸张的自制力、另类的思维模式上,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运气】,中国人喜欢将其称之为【命】——正好3月末有个新闻,一个跳楼的人把一个路人给砸死了。
《反常规》在开篇提出了反常规投资理念的成功基石——即大量普通人的从众行为与从众心理提供了“套利空间”。
从兜售衣服、电影、食品等快销品等成本较低的商业模式看,这种思路是成立的;但在商业和投资等大多数领域,完全是相反的情况,即,要想求得生存,就不能从众。因为消费是支出,而投资是收入。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过于碎片化、垃圾化、情绪化,让大众接触到的内容越发单一、集中,从而丧失个体独立性。的确,商业诱导下的大众舆论可以迅速改变民众关注的方向,而且可以引诱人们消费,不管是快销品还是大宗商品。
不过,人们在表达观点时声音洪亮,并不会增大其观点的价值或有效性。事实上,从本质上讲,最响亮的声音,往往表达着与现实相去甚远的观点。
啊哈,我又想到了大佬李普曼和他的一系列观点。
换句话说,大众接收到的舆论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如果个体期待可以利用舆论从商业和金融投资中盈利,就要违背原始本能上的“从众”。
深陷舆论中的大众,往往会忽略下面更残忍的现实——
● 资产交易中的从众行为将会影响(推高)价格。
● 大众的综合知识与经验,不具有足够的深入性、专业性或者针对性。
● 市场上充斥着盲目者引领盲目者。
● 现代商业和投资环境,比基本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
● 社会压力,担心被拒绝或者被当成“格格不入的人”而受到人们的批判。
我们甚至可以基于上述内容,抛出这样的很容易招人厌恶的观点——正因为大多数人又蠢又不勤奋且怠于思考,所以才会被另一些人从身上赚取太多的钱。
我们必须再次正视这一观点,“反常规”的原理(原则)常常是违背本性、客观且残忍的,正因为大多数人不会去独立地寻找高质量信息,而把其他人(尤其是这个时代畸变出的“公知”“专家”“来路不明的KOL”等)的言论或行为当成自己实际行为的指引,“反常规盈利”才成立。
本书的核心围绕下面的五大原则深入展开——
第一,我们需要对主流媒体的新闻和观点保持敏感,并挖掘信息未明说的内容;
第二,个体必须独立开展调查和研究,寻找与众不同的、未经利用的、不加炒作的、具有其他人尚未发现的价值的信息与策略,同时,保持自己对资金的实际掌控力;
第三,不要为了逆向投资而逆向投资;
第四,不要过早地创新,要学会感受周期和静观其变;
第五,要学会寻找隐藏在大众中的价值,甚至利用舆论炒作进行投石问路或风险转嫁。
每一条原则,这位以地产起家的马克·荷马在这本书中都进行了详尽的拆解,并佐以自己与他人的“错误”与“失败”。
我想,这正是本书“反常规”的另一种体现——我之前很多次分享过,读传记或心得,我更喜欢看他人的失败过程,如何失败?为什么失败?如何转败为胜?这些低谷中的修炼,才是人生成长的精髓,而不是像电影一样都是堆各种“高光时刻”。
正因为作者没有提炼出一堆“正确的废话”,没有各种口号与标语,所以,我很认同马克·荷马认为这是一本“无法准确给出定义、能够填补空白的书”,读者需要根据书中的内容,自行总结出识别和避免商业诱惑的经验,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有一句老话,“大多数人高估了他们在短时间能取得的成绩,却低估了他们一生中能够取得的成就”,正因为前半句,古今中外的无数人对资本和市场的趋势怀着被洗脑一般的那种盲目信仰,从而导致了对资产的错误定价以及财富的消失,而正是一个个错误的商业和投资决策,才诱发了每个时代繁荣&衰退的循环。
我们正处在难得的经济下行期,这个周期开始向上之时,又将诞生一个个造富的机会,你做好准备了吗?
最后,聊一聊为什么像《反常规》这种好书注定小众?
第一,现代愿意读书的人太少,其中,静心读书的人更少,而剩下的很多人,喜欢把自己打造成“藏书家”或“读书家”,我们可以打开各种花里胡哨的APP,去看看那些配着各种表情包和垃圾评论的“炸屌好书速评”,就可以看到各色阿猫阿狗的浅薄。
第二,对于能静心读书的人来说,像《反常规》这种心法书,很难落入实践。匆忙的时代,人们往往希望去学一些“可实操”的技巧,而懒得去颠覆自己的思维模式,这就很可悲。
心法落入自己的实践,并保持迭代,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短期内毫无正向回报,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受得住这种“精神煎熬”。
第三,像中信出版社的《反常规》《原则》《穷查理宝典》等,这些书蕴含的原理可以互通有无,区别在于书中内容的时代背景、作者背景、切入角度不同,《原则》《穷查理宝典》有着强大的营销光环庇护,而《反常规》只是一部寂寂无名的新书,何况作者也没有中文语境中的“名人光环”背书。
要我说,想赚钱,起码多读点好书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