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8日,东北边防军改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时彭德怀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任政委。
10月19日下午5点30分左右,彭德怀乘坐吉普车和志愿军先头部队一起进入朝鲜半岛,随即开始领导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选帅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彭德怀其实并非是志愿军总司令的第一人选,毛主席在决心打抗美援朝后,决定的志愿军总司令其实是粟裕。
在1950年6月27日,美国把第七舰队开到了我国台湾,当时毛主席就认为亚太地区要出大事,美国可能会登上朝鲜半岛作战。
所以在7月7日的国防会议上,四野的第38、39、40、42军、炮1、2、8师以及其它一些部队共25万人左右被抽调,组成东北边防军以应对朝鲜半岛可能的战事,并且由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不难看出,当时中央的安排就是等朝鲜有变,直接就让粟裕带着东北边防军进朝鲜参战。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7月7日粟裕刚接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的职务,10日身体就不行了。当天粟裕高血压和美尼尔氏综合征复发,整个人已经无法站立,完全失去了指挥军队的能力,随即被送往青岛治疗。
这时候中央对于粟裕是否继续指挥军队抗美援朝有争议,毛主席坚持让粟裕继续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一职,可能是认为粟裕的病情能够在短时间内好转。
但毛主席显然是高估了粟裕的身体情况,8月1日粟裕病情加重,随后8日毛主席同意了“志愿军”换帅。
到9月时,粟裕被送往南京治疗,病情依旧不见好转。至12月粟裕被送往医疗条件更好的苏联,一直到1951年9月才回国,所以无缘抗美援朝。
但是朝鲜战场的局势不等人,9月15日美军仁川登陆,10月1日韩军越过三八线,7日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
在粟裕无力再担任志愿军总司令的情况下,抗美援朝的担子就落到了彭德怀的肩上。
10月4日晚上彭德怀回到北京,美军跨过鸭绿江的次日,也就是10月8日,东北边防军正式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兼任志愿军总司令的职务。
10月19日下午5点30左右,彭德怀乘坐一辆吉普车和志愿军先头部队进入朝鲜半岛,开始了对抗美援朝的指挥工作。
再然后就是我们熟悉的抗美援朝了,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基本奠定朝鲜战局,最后的金城之战一锤定音,中、美、朝三方签订《板门店协议》,朝鲜战场随即停火。
志愿军总司令候选人林彪从抗美援朝选帅的过程来看,这个过程颇为艰难。
这也引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粟裕在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承担责任,且彭德怀也因为什么原因无法挂帅的情况下,又有谁能担任志愿军总司令的职务呢?
答案是林彪,因为在粟裕无法入朝作战后,林彪也是志愿军总司令的重点候选人。
不过相较于粟裕,林彪的身体其实也不好,1950年6月的时候,林彪的身体就有很严重的问题,怕冷怕热,还时不时出冷汗。所以6月份林彪就举家搬迁到了北京,随时准备接受治疗。
1950年10月2日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就提出过让林彪挂帅,但是被林彪拒绝。因为此时林彪的身体情况也越来越恶化,10月8日的时候也前往了苏联治疗,一直到1951年10月才回来。
对于林彪没有挂帅的原因,一直以来也有林彪反对抗美援朝的说法。
该说法有一定依据,但不完全准确。林彪的确有反对抗美援朝,但并不是完全反对。在此前组建东北边防军的时候林彪就相当积极,之后林彪也是公开表态,如果需要他也可以去朝鲜。
所以林彪的态度是反对抗美援朝,希望以东北边防军将战火挡在东北之外,中国不掺合朝鲜战事,但国家有需要的话,他依旧会义不容辞。不过在实际情况中,林彪的身体条件也无法支撑他参加朝鲜战争。
志愿军总司令人选此外我国当时对于要不要抗美援朝的争论也很大,反对抗美援朝的不止林彪,他只是这种声音中的一部分。而且支持抗美援朝的少数派,除了毛主席、彭德怀、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人,大多数人都是反对的。
所以我们能看到,毛主席将自己的儿子毛岸英送往了朝鲜战场参战,这也是其将中国引导向抗美援朝的政治手段。
除开粟裕、林彪、彭德怀外,有能力挂帅的就还剩下徐向前、刘伯承以及陈赓三个人了。
以朝鲜战场的情况,要能挂帅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其一是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因为朝鲜战场虽小,但参战规模却很多。朝鲜战争巅峰时期,中国和“联合国军”均有百万人在朝鲜战场,先后投入兵力均在200万以上。
其二就是擅长野战。朝鲜的城市化率很低,道路落后,那么朝鲜战争的战场环境就基本是在野外。
其三就是具备较强的政治能力和战略定力,因为朝鲜战争不是简单的战争,它涉及到了当时冷战环境下的国际政治。且朝鲜战争和苏联关系密切,这场战争也决定了我国东北地区的主权问题。
这样几个条件筛选下来,最后还能入选的就只有徐向前、刘伯承、陈赓、林彪、粟裕、彭德怀六人。
不过另外三人当时的条件也不好,陈赓当时在国外,1950年7月时他去了越南抗法援越,暂时不能回来。至于徐向前和刘伯承,他们也有很严重的身体问题,依旧不能指挥。所以在6个志愿军总司令人选中,只有彭德怀符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