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位母亲,经常与自己五年级的孩子吵架,还埋怨孩子怎么这么叛逆,不听话。
您猜她们吵的是什么?
孩子的喜欢穿红色的上衣,她觉得不漂亮,干涉,要她穿黄色的那件。
孩子喜欢吃面包,她反对,说面包会吃胖。
孩子吃饭时,饭粒掉在桌上,她念叨。
我说,您穷操心什么!
二
孩子喜欢穿红色的衣服,这是她的审美眼光,您干涉她干嘛呢?
穿红穿黄影响什么了呢?
真要培养她的审美,那是耳濡目染的熏陶。
相反,您要尊重她的选择,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吃胖吃不胖,女孩子更在意,不用大人说的。
您一说,她可能潜意识里会:我本来不想吃的,现在偏要吃点。
吃饭饭粒掉在桌上,基本上也不用管。
您不要只说现象,您拿一张纸巾帮她擦了,她可能还会说:妈,我自己来吧。
三
教育就是要抓大放小。
当我们过于纠结孩子的小错误、小毛病时,往往会陷入无尽的焦虑和疲惫之中,越陷越深,甚至抓狂。
而如果反一下思维,学会抓大放小,能够让我们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四
林格先生说,清除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植一棵大树。
在教育中,这棵大树就是正能量,可以是孩子的良好品德、积极心态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当我们致力于培养孩子这些 “大树” 时,那些不良的小习惯、小毛病就会如同杂草一般,在大树的遮蔽下逐渐失去生存的空间。
五
比如,与其整天唠叨孩子不要玩手机,不如引导孩子培养阅读、运动等好习惯。
当孩子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时,对手机的依赖自然就会减少。
纠正坏习惯,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这是教育中的智慧之选。
六
抓大放小,可以运用正强化法则。
有人说,你想要孩子达到什么,就要夸什么。
当我们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和积极。
这种正向的激励会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
七
我们要学会改变观念,对于一些无伤原则的小问题,可以假装不知道(前面专文写过,点此阅读)。
孩子偶尔的调皮捣蛋、丢三落四,只要不影响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我们可以不必过于严苛。
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在适度的宽松环境中成长,反而能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八
抓大放小,其实也是转移注意力。
曾经有一位家长,总是为孩子的房间杂乱无章而烦恼。
每天都要不停地催促孩子整理房间,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后来,这位家长改变了策略,不再纠结于房间的整洁度,而是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
渐渐地,孩子在参与公益的过程中,学会了关心他人、尊重环境,也开始主动整理自己的房间。
九
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发现:
越抓什么,越抓不好。
因为越抓越会紧绷。
反而是有意无意之间,孩子给您带来惊喜。
让我们牢记教育的真谛:抓大放小,成就美好。
别纠结那些小问题吧。
让您的目光聚焦在您孩子的亮点上,猛烈夸,当众夸,夸出水平。
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