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来了,总是逃不过那句经典开场白:“来,喝点!”桌上的酒瓶子还没摆稳,气氛就已经热起来了。
我每次都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这次要克制,要么不喝,要么少喝。可结果呢?杯子一端起来,就像是启动了某种自动程序,手停不下来,嘴也闲不住。

昨天又是这样。几个老友约好聚聚,说是叙旧,顺便聊聊最近的糟心事。一开始,我还挺有原则,端着茶杯,装出一副“今晚我只喝这个”的清心寡欲模样。朋友们也不强求,笑着说:“行,你随意,我们喝我们的。”
可没过十分钟,看着他们碰杯时的爽快劲,听着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我这颗摇摆的心就彻底投降了。
茶杯默默退场,酒杯堂而皇之地上位。

“少喝点,意思意思就行。”
我一边给自己找台阶,一边接过了递来的酒杯。第一口下去,嗯,还行,没那么烈。第二口,哎呀,味道好像更好了。第三口……好吧,我承认,接下来的剧情已经不受我控制了。
朋友们聊得起劲,我也跟着起哄,从工作聊到生活,从过去聊到未来,酒杯不知不觉就空了又满,满了又空。

其实,每次喝完我都会有点小后悔,觉得自己又没守住“少喝”的底线。可转念一想,这种时候,朋友在身边,笑声在耳边,酒不过是助兴的小道具罢了。
人生本来就该有点“失控”的瞬间,不然老是绷着,多没意思啊。
当然,不少喝也有不少喝的乐趣——那种微醺的状态下,话匣子彻底打开,连平时不敢说的心里话都一股脑倒了出来。朋友们也不嫌我啰嗦,反而拍着肩膀说:“这才是你嘛!”

所以,朋友来了,不喝好像少了点什么,少喝又觉得不够尽兴,最后总是变成了“不少喝”。
下次再聚,我大概还是会重复这个循环:先拒绝,再动摇,最后投降。不过也没关系,朋友之间,不就是图个痛快吗?
至于“少喝”的目标,就留给下一次——或者下下次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