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月13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破百亿元,成就中国电影的里程碑时刻。《哪吒》系列以“破界”之姿,打开了国产动画的天花板,也拓宽了全球受众对“中国故事”的想象边界。国漫的黄金时代是否到来了?《哪吒》的成功对中国动漫电影与IP开发,带来何种启示?为此,新京报评论部推出“哪吒火爆之后”系列评论,深入探讨爆款背后的产业逻辑与未来之路。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影史首部百亿元票房影片2月13日诞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当日晚间,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含预售)达100亿元。
随着《哪吒2》于2月14日在北美地区的上映,这一数据无疑将持续更新。巧合的是,美国本土漫威电影《美国队长4》也将同期上映。看来,伴随中国文化出海的大胆尝试,魔童哪吒或许会与美国队长展开一场正面交锋。
对传统神话的现代性解读
应该说,“哪吒闹海”是中国古典神话中的核心母题,哪吒则是中国文化记忆中的一个永恒少年。电影《哪吒2》却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和创造性转化:七岁的哪吒与龙王太子敖丙分别是魔丸和灵丸的化身,不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反倒成为好友。
正因如此,二人才共用同一个肉身,而一体两面的二人性格冲突也为后面的故事展开提供了叙事张力。同时,这里的“哪吒闹海”也变为哪吒是为母复仇、为拯救龙王保护东海宁静而自我觉醒、奋起向以阐教为首的所谓“正道”誓死抗争的故事。
在这一过程中,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朋友情嵌套在“英雄之旅”的叙事框架里,既表现了勇于做自己的个人成长、合作团结的集体正义,又展示了亲情友爱的家庭价值。
而且,影片在保持中国和合文化价值观内核的同时,充分运用视觉特效制造了视觉上的亲近感。于是,电影从传统的英雄叙事中脱离,上升为对那些压制创新和努力的旧势力反思。
可以说,《哪吒2》对中国传统神话角色的现代性解读,赢得了中国本土观众的广泛认同。而所有这些改编也都大大降低了文化折扣,适应了多元文化所普遍关注的命题,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一个基本前提。
东方哲学在北美“闯关”的关卡
然而,正像电影中的哪吒要面对自我、命运与选择的三重考验一样,《哪吒2》在进军北美市场的过程中,也面临三大关卡。
首先是文化符号的“翻译困境”。在电影《哪吒2》中,尽管各种富有地域色彩的方言强化了喜剧冲突、增强了喜剧效果;电影里的各种隐藏彩蛋也激发了观众“看剧情、找细节”的参与式消费、甚至二刷三刷等观影行为,但对国外观众而言,这些却很难翻译也很难理解。
哪吒在中国虽是家喻户晓的反叛英雄,但“灵珠转世”的东方哲学对北美观众而言却是陌生语境。
相比而言,《功夫熊猫》的成功其核心在于用西方熟悉的“小人物逆袭”框架包裹东方元素,而哪吒的“魔童”设定虽具现代性,但“天命”与“反抗”的东方宿命论,能否引发西方观众共鸣仍是未知数。毋庸置疑,这也是不同文化心理的“深层博弈”。
其二是排片资源的“隐形争夺”。通常来说,排片权是院线对电影商业价值的“第一道关卡”,在北美市场也是如此。
根据2023年数据,作为漫威母公司的迪士尼在北美院线的平均排片占比达35%,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的发行方却多为中小型独立公司,排片率普遍不足3%。加之《美国队长4》属于已建立市场认知的IP,背靠漫威宇宙的庞大粉丝基础,其首周排片率预计将占据绝对优势,而首周开画银幕数决定票房上限。
相较而言,《哪吒2》作为来自中国的外语动画片,虽然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曾以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的身份引发关注,其北美票房仍高度依赖有议价能力的发行一方。因此,《哪吒2》的北美票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行方所争取的排片量、银幕数量和黄金时段。
值得注意的是,2月14日情人节档期在北美市场也有倾向爱情片的习惯,如有爱情主题大片上映,《哪吒2》家庭动画的定位也可能进一步限制其排片空间。
最后是社交平台的"双刃剑"效应。不得不承认,社交平台的快速传播有利有弊;好的一面是,好的口碑效应能大力带动周边观影人群,不好的一面是,口口相传的吐槽也会劝退亲朋好友。
因此,TikTok等社交平台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北美观众看电影的决策。据调查,18岁—24岁观众中,35%的人往往通过短视频获取电影信息。由此可见,首日上映的《哪吒2》在社交平台的“病毒式”传播,也有降低口碑的风险。
以技术认同搭建文化认同桥梁
无论如何,《哪吒2》与《美国队长4》同台竞技,是两种文化体系下英雄叙事的碰撞。不过,这样的显著差异化或许也是突破口。原因在于,近年来好莱坞的超级英雄主题电影也创新乏力、渐显疲态,有吃老本的嫌疑。不满足、不满意的观众,也在尝试新的审美、寻求新的风格。
或许,魔童哪吒亦正亦邪的“非典型英雄”特质、父子关系的东方伦理表达,反而可能以新鲜感吸引寻求多元叙事的北美观众。
此外,动画形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尽量规避外语真人片的“文化折扣”。而观众在可以享受媲美国际经典动画作品的视效体验过程中,《哪吒2》的技术认同或能搭建文化认同的桥梁,成为中华文化出海的有效尝试。
这方面并非没有成功的案例。一段时期以来,无论是李子柒所代表的中华田园文化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引发的关注热潮,还是《黑神话:悟空》所代表的“传统神话+游戏”类的文化出海,都可看作是中华文化以不同介质出海的有效尝试。如今,《哪吒2》以影片的形式介入,或许也有新的机会。
撰稿 / 原平方(学者)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王心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用户13xxx08
尊重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故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说白了就是天才加努力,所以成功了。倾尽全力做一件事,智商和情商都在线[点赞]
用户17xxx54
[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