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漠北、漠南,这几个历史中经常听到的名字到底说的哪里?
在蒙古国南部有一片广袤的"戈壁沙漠",大致范围可以对应今天蒙古国南部五个明代戈壁的省份,包括中戈壁省、东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苏木贝尔省,以及西南方向的戈壁阿尔泰省,这大概就是"大漠"的范围了。大漠以北就是漠北,以南是漠南。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戈壁地区的游牧条件非常恶劣,但比起纯沙漠区,穿越的难度还是要低很多。即使在没有草场的纯戈壁滩中,地下往往也有丰富的水资源,能够为小规模的游牧部落及南下的游牧大军补水,这也是漠北草原与漠南草原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长期对长城以南地区构成压力的原因。
先把视线拉到漠北,作为蒙古高原的主体,漠北高原的范围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这两条将漠北高原与东北平原和西域分割开来的山脉,整体呈现为一个上宽下窄的倒八字形。两条山脉之间,还有两条同样呈"倒八字"的小型山脉,同时也是漠北草原上两座最核心的山体,分别是杭爱山脉与肯特山脉。
杭爱山古称燕然山,"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末勒归无计"。在古代,这座山成为了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征伐的象征。著名的狼居青山就位于肯特山脉,封狼居胥几乎成为了后世中原王朝将领们毕生追求的至高荣誉。
这四条两两相对的脉河,将整个漠北高原分为三个板块,中部的色楞格草原、东部的黑龙江上游草原,以及西部的大湖盆地。其中被肯特山和杭爱山包夹形成的色楞格草原,是漠北的核心板块。
色楞格草原之名来自色楞格河,该河发源于杭爱山北端,注入东北方向的贝加尔湖,是蒙古高原上最大的河流。整个色楞格河流域小型河流众多且分布均匀,这种地势低缓、水源充足的类盆地地区,无疑有利于形成连片的草原,这也让色楞格河流域成为众多游牧民族的驻地。
比如最先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最初正是活跃于色楞格草原的一支游牧部落。虽然色楞格河凭借其长度优势取得了整个流域的命名权,但就整个色楞格草原而言,最重要的河流却是其东岸的额尔浑河。额尔浑河有东西两个源头,分别指向杭爱山和肯特山的东南端,指向肯特山的这个源头被单独命名为图勒河。
从位置上看,鄂尔浑河更偏向于整片草原的中轴线,是蒙古高原上的地理中心。从这里可以最方便的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扩张。而且鄂尔浑河所处纬度相对更低,年平均气温要更高,进而草的生长期更长一些,这一点对游牧民族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
人类最初的栖息地一定是在那些有河流经过的山前低地,即所谓的背山靠水,这是所有民族在选址上的一般规律。所以可以看到,历史上无论是谁统一草原,其所选择的定都之地都是在鄂尔浑河靠近山脉南端的两个源头之处。
比如位于肯特山西南麓图勒河畔的匈奴单于庭,以及今天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位于杭爱山东南麓鄂尔浑河正源河谷处的突厥、回鹘牙帐(都城),以及蒙古帝国的都城哈拉和林。
历史上那些对中原王朝造成重大影响的游牧民族,无论最初崛起于何方,其首要任务便是统一整个漠北,匈奴、蒙古皆是如此。这既是扩充整体实力的需要,也是保证自己后方不被其他游牧民族所侵袭的战略需要。
那么东面的黑龙江上游草原,西面的大湖盆地又是怎样的?我们下期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