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传统·滨南故事汇|老石油的“四个一”

今朝看东营 2023-04-08 15:01:12

2023年4月4日

扎根滨南53年的老党员王茂田

受邀走进他年青时战斗过的地方——

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原滨南采油厂采油五队)

在优良传统教育展厅

讲述起老物件、老传统背后的故事……

说起“道道服”,承载着多少人难忘却记忆,那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时尚的礼服!

一件“道道服”

1961年一天,我正在地里干农活,不远处来了一群穿蓝棉衣、戴帽子的人,整天不分昼夜地忙活。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就是头戴铝盔身穿“道道服”的石油工人,他们在我家边上打的那口井,叫华八井。

从那时起,“能和他们一样,头戴铝盔走天涯”成了我最大的梦想。1965年12月,听说公社组织招工,我赶紧报了名。经过筛选,1966年2月23日,我终于成为“亦工亦农采油队”的一员!

戴上铝盔,上的第一课就是“艰苦奋斗,以苦为荣”。我跟着师傅扎苇箔房做宿舍,把木板架到简易钢架上,木板上面是上铺,木板下的地面就是下铺。冬天烧油取暖、化冰取水,夏天蚊虫叮咬、闷热难耐,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我哥送我的白瓷缸子是苇箔房里最值钱的东西,我一直用到现在。

没有电脑,怎么绘流程图啊,听听王老这样说……

一张“手绘流程图”

那时候没有电脑,不能制作标准的流程图。输油管线怎么走,管线流程有多粗,大部分都是全凭员工们记忆,时常出现偏差。为了彻底摸清地下流程管线的情况,也为了方便大家精准巡线和施工,我就骑着自行车跑遍了所有单井和干线,手绘了流程图,把每条管线的尺寸、长度,以及铺设情况准确的标注出来,大大提升了油水井管理水平。

练习本,人人都用过,可你知道王老的练习本长什么样子么?是这样滴……一个“练习本”

受文化水平限制,专业课学习是个巨大挑战。白天听课,我努力把每个字记到本子上,下了课就一遍遍背笔记。从住处到井上25里地,每天步行上下班的两个多小时是我的背题时间。临睡觉了满脑子还是采油树。有天晚上我刚躺下,下意识地把手搭在了肚皮上,突然灵光一现,手指在肚皮上动了起来——这不就是练习本嘛!从那天起,只要躺到床上,我就在肚皮上默写知识点,不用开灯也没声音,既不影响同事休息又能多学一些。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我考核通过,单独顶岗了。

28自行车,不光是那个年代的时尚座驾,还是重要运输工具,练好车技多运料,王老如是说……一辆“自行车”

1969年,我听从组织安排来到滨南采油五队,投入滨五区开发会战。那时,生活条件很艰苦,就连粮食和水都要靠大车送。没条件创造条件,有困难克服困难,大家憋着一股子劲忙投产忙开发,建成了一个又一个油田。

由于我心比较细,队上安排我负责材料工作。当时全队的中心工作就是为投产做准备。每天我提前到队上,骑上唯一的自行车到30里外的采油厂驻地取料。为多带些材料回队,车把上、后座上、车身上绑满了打包好的闸门、弯头、管线,再骑行30里回到五队。每天都要跑个两三趟,最多一天跑了四趟。我的车技和装车经验很快就练出来了。大氧气瓶,一次就能带俩;100斤重的嘎斯桶也能结结实实绑到后座上。遇到刮风下雨,就埋着头咬紧牙,使劲往前连推带蹬。只要能把材料及时送到生产现场,啥困难都拦不住!就这样跑了两年,压坏三辆自行车。

听老石油讲述自己的故事

下期再会

0 阅读:14

今朝看东营

简介:东营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