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明史》上的说法,当年朱棣打进南京城场景非常混乱。朱棣将麾下势力分为四股,以求稳固局面。最强的一批人,以徐达之子徐辉祖的名义,加入到了反抗军之中。第二支军队前往王宫,保护建文帝。第三部,将被建文帝陷害的诸位皇子从地牢里救出来。而第四部就是朱棣所率领的预备役部队了。
由于徐辉祖的顽强反抗,第一主力军团前进的速度很慢,双方陷入了僵持之中。不过这一路下来,倒也算是“顺利”,只有一支小队例外。因为被囚禁的人死的死跑的跑,所以这支第二小队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功夫,就将所有的王爷都救了下来。不过,朱棣还没有来得及与自己的哥哥们好好叙叙,三军那边却传来了“皇宫大火”的噩耗。
朱棣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增兵入宫扑灭大火,并下令所有人都必须“保护好”建文皇帝。因为大火太大,部下最后在瓦砾中发现了两个被烧成灰烬的人,他们推测这应该是建文皇帝的遗体。朱棣是个多疑的人,他不敢肯定这件事的真实性,所以才会迟疑要不要将这件事公之于众。就在朱棣犹豫不决之时,姚广孝这个“狗头军师”一眼就看出来了,他向朱棣发出了一个信号:这一定是皇上与太后,王爷要尽快把消息传出去。
朱棣何等精明,哪里听不出姚广孝话里的弦外之音。他毫不迟疑地说出了这两人的身份,然后搂着两人的身体痛哭流涕,说自己是来“惩处奸臣”的,为什么两人会被叛徒所杀。朱棣大叫一声,将建文皇帝的尸体埋了,然后和姚广孝商量着继位的事情。朱棣有雄心壮志,他也有登基之志,但是他知道,他这个“名正言顺”的登基并不容易,不但得不到民众的认可,就连南京城中的民众都会对他不满。姚广孝便向朱棣提议,让朱棣暂缓登基为帝,待得“天命所归”之后,再让他“名正言顺”的登基为帝。
而建文大帝,更是没人在意。至此,靖难之战告一段落。既然如此,建文帝为何非杀不可?如果你们去翻阅这一页的话,就会知道,不管建文帝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最后都是死路一条。当初建文帝自杀的事情传出后,很多人都对此表示怀疑。但朱棣却坚称,建文帝驾崩了。以他的城府,知道建文帝一天不死后患无穷。
毕竟,建文帝可是朱元璋钦点的皇位接班人,比起他现在只是一个“冒牌货”,实在是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哪怕是暂时的囚禁,他也会想办法干掉对方。就算是建文帝真的下落不明,朱棣也绝不会将建文帝还在世这件事情公布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