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是养生谎言还是必需营养?揭秘争议背后的科学真相

粱间燕子徐大说 2025-03-13 21:31:07



2024年2月,《环球科学》一篇题为《维生素D,一个巨大养生谎言》的文章引发热议,直指维生素D的“神奇功效”被过度包装,甚至可能是商业营销的产物。维生素D到底有没有用?普通人需要额外补充吗?今天我们从科学角度拆解争议,还原真相。

《环球科学》的核心观点是:维生素D的“多效性”被夸大,许多健康宣称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且普通人盲目补充可能浪费钱甚至有害。对于维生素D,部分研究确实存在“相关性≠因果性”问题,例如,维生素D水平低的人群癌症、心脏病高发,可能是疾病本身导致维生素D消耗,而非缺乏致病。然而维生素D对骨骼、免疫的益处有明确证据,文章可能低估了特定人群的补充价值。不管是支持文章的观点还是对文章的观点有争议。维生素D不是“包治百病”的仙丹,但也不是谎言——关键在于区分“哪些人需要补”和“怎么补”。

一、维生素D是什么?从阳光到细胞的全链路

维生素D本质是一种脂溶性激素前体,人体可通过两种途径获取:

1. 阳光合成:皮肤接触紫外线(UVB)后自动生成(占70%-90%)。

2. 饮食摄入:深海鱼(三文鱼、金枪鱼)、蛋黄、强化牛奶等。

它在肝脏和肾脏中转化为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调控200多个基因的表达,堪称“健康多面手”。

二、维生素D的六大科学证实作用

1. 强健骨骼:促进钙吸收,预防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证据等级:⭐️⭐️⭐️⭐️⭐️)。

2. 调节免疫:增强抗感染能力,降低流感、新冠重症风险(证据等级:⭐️⭐️⭐️⭐️)。

3. 保护肌肉:缓解老年人肌无力,降低跌倒风险(证据等级:⭐️⭐️⭐️)。

4. 辅助控压:轻度调节高血压(证据等级:⭐️⭐️)。

5. 改善情绪:冬季日照不足时,补充可减轻抑郁症状(证据等级:⭐️⭐️)。

6. 降低早逝风险:严重缺乏者全因死亡率上升(证据等级:⭐️⭐️⭐️)。

注意:抗癌、防痴呆等功效尚存争议,需更多研究验证。

三、普通人需要补充维生素D吗?看这3个指标

是否需要补,取决于你的现状:

1. 晒太阳够吗:每天裸露四肢晒15-30分钟(阴天/涂防晒霜/深肤色者需更久)。

2. 饮食摄入足吗:每周能否吃2次深海鱼或强化食品?

3. 血检水平如何:唯一金标准是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

- 正常范围:30-100 ng/mL(最佳50左右)

- 不足:20-30 ng/mL

- 缺乏:<20 ng/mL

划重点:全球约10亿人缺乏,但健康人群无需跟风补剂!

四、这5类人最可能需要补充

1. 宅家党:长期室内工作、夜间活动、严格防晒者。

2. 老年人:皮肤合成能力下降(70岁时仅为年轻人的25%)。

3. 深肤色人群: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合成效率低。

4. 消化疾病患者:克罗恩病、乳糜泻等影响脂肪吸收。

5. 肥胖者:脂肪组织“扣押”维生素D,血液利用率低。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女性需遵医嘱补充。

五、科学补充三原则:别交智商税!

1. 先检测再补充:药店几十元的指尖血检测仅供参考,医院抽血更准确。

2. 剂量因人而异:

- 日常预防:每天400-800 IU(国际单位)

- 中度缺乏:短期2000-5000 IU/天(连服3个月后复查)

3. 选对类型:维生素D3(动物来源)比D2(植物来源)吸收率高50%。

避坑指南:

- 无需追求“高剂量”:长期超4000 IU/天可能中毒(血钙升高、肾损伤)。

- 警惕捆绑销售:钙片+维生素D组合未必适合所有人(如肾结石患者慎用钙剂)。

六、“养生谎言”的启示:理性看待营养学

《环球科学》的质疑并非否定维生素D的价值,而是呼吁公众: 警惕“万物皆缺D”的营销话术,健康人群不必焦虑性补充;营养学结论会随研究更新,过去推崇的“神药”可能被证伪(如维生素E、β-胡萝卜素);个体差异巨大,一刀切的养生建议不科学!

维生素D是重要的健康基石,但绝非“缺了要命,多了包治百病”的神药。晒太阳+食补优先,高危人群科学检测后再补剂,拒绝被焦虑收割!

0 阅读:5
粱间燕子徐大说

粱间燕子徐大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