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青年”回乡记:新农人“创变”家乡农业

IT老友记 2022-12-08 17:17:47

来自四川蒲江的覃兆勇曾在央企工作,工作稳定、收入可观,羡煞旁人。

但7年前,覃兆勇从央企辞职,毅然返乡创业,他的朋友、同事们都很不理解。

覃兆勇本人把“辞职返乡”这件事想的很清楚。蒲江当地盛产猕猴桃,而7年前,各大电商平台正兴起水果电商,覃兆勇认为:如果蒲江猕猴桃能顺利打开线上渠道,就可以让农户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有助于打造本地水果品牌。

于是,说干就干,覃兆勇在新电商平台拼多多上开起店铺,要把家乡的猕猴桃、粑粑柑等卖到天南海北。

作为拼多多最早一批的水果供应商,覃兆勇入驻平台时还有点将信将疑,“拿到商家合同后我看公章有点像‘萝卜章’,还专门找了律师朋友帮忙查验。”

不过,7年过去,覃兆勇的拼多多店铺“蒲江四季果园”,已经成为平台上奇异果品类口碑榜和畅销榜前十的店铺,更让全国网友认识了蒲江的地理标志产品“蒲江猕猴桃”。

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无数和覃兆勇一样出身农村的“新农人”,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全面反哺家乡农业,

一批“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利用自身经验和电商渠道,不仅帮助农民增收,还逐步化解传统农业的难点、痛点,尽自己的努力去推动农业数字化升级。

可见,回到乡村的“有为青年”们,正在为农业转型升级“添砖加瓦”。

“有志青年”回乡村去

25岁的台州小伙陈俊,他们家族靠海为生,在当地养殖青蟹数十年,但家里销售青蟹主要依靠传统的分销体系,批发户往往以低廉的价格收走青蟹,养殖户们利润有限。

陈俊很苦恼:三门青蟹如何能走出苏浙沪?拥抱更大的市场?

同样吃三门青蟹长大的张涛,两年前还在体制内工作,他的父母也在家乡卖青蟹,虽然每年产量很大,但父亲的销售方式就是卖给批发户或者海鲜市场,销路一直不好。

“我想帮爸妈带一下货,把家乡特产带到全国各地去”,张涛说。

因为对家乡特产的特殊情感,曾是发小的陈俊和张涛,他们的人生将再次产生交集。

2021年5月,陈俊在拼多多平台开了一家网店,帮父母卖三门青蟹,“最开始只有我一个人,销量往往只有一两单。”

刚开始的单量没有起色,陈俊马上打电话叫来“外援”——他的发小张涛,后者听了陈俊的想法后,辞去了公务员的工作,回乡和陈俊一起打拼。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开店一年多以后,陈俊和张涛的网店已经做到拼多多平台三门青蟹销量和口碑双第一。

出海抓回的小鱼小虾花甲等小海鲜,就是三门青蟹的日常食物。

覃兆勇、陈俊、张涛……无数的新农人都有着相似的成长路径:在乡土长大,对当地农特产有深厚情感;在外地省市读书,一部分新农人已工作多年,历练了社会经验。

爱乡土、高学历、懂农业、有管理经验,当具备上述这些能力标签的新农人回乡创业,他们敢闯敢拼,敢于尝试不同模式、不同渠道;他们善于快速学习,愿意努力去破解传统农业链路中的难点。

一言以蔽之,新农人正给传统农业带去朝气。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未来要大力培养农业种植人才,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富有朝气的年轻一代农民,这是未来农业发展中的“基石”。

有别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年轻的、高学历的新农人更有希望担当起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任。

来自云南宾川的姑娘晏林英,她的父亲曾和当地5位村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专门销售当地大蒜。

但2020年新冠疫情袭来,当地大蒜一度滞销,还在上大学的晏林英,在拼多多上开店卖大蒜,虽然一开始每天只有三五点,但她很快摸索出电商运营的窍门,店铺单量也持续上涨,为当地的大蒜打开销路。

现在,晏林英在宾川的电商团队初具规模,并且在今年开售另一款当地的地标特产——大理软籽石榴,她团队的主播往往就在仓库旁的一株石榴树前开播,还在直播间表演“徒手榨石榴汁”,让消费者更直观的了解大理软籽石榴的特点。

“我们的电商运营团队也比之前人数要多,很多小伙伴来自周边的村子,大多二十五六岁,我们从零开始培养,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晏林英说。

新农人利用新电商渠道,为家乡农特产品广开销路,让老家特产“破圈”;新农人们不仅为农民增收,还进一步带动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专业的“新农人”做专业的事

新农人的“新”,究竟新在何处?

如前所述,在新农人给传统农业带去朝气的背后,接触到新鲜事物的新农人,敢于大胆摸索新的道路,甚至从职业维度规划家乡农产品的发展。

比如,在江西寻乌县,有蓝宁、凌雨南和凌永春三位年轻人,他们从2016年开始一点点摸索道路,逐步通过电商新渠道为当地脐橙广开销路。

六年前,寻乌县的人们对电商还十分陌生,蓝宁三人就在寻乌街头“一对一销售”,见人就加微信、发红包推广,销售自家果园的脐橙。最终,他们三人在那一年卖出了2万斤脐橙,净赚1万多元。

2017年,蓝宁三人组团南下深圳,凌雨南和凌永春到电商公司做客服,蓝宁在装修公司做销售;三人每天晚上下班后,就在出租屋里讨论选品和运营。

学到“深圳经验”后,蓝宁三人在2017年下半年回乡,当年就在拼多多上开店卖脐橙,4个月内就在拼多多网店卖出了近7万斤赣南脐橙,加上其他渠道共卖出10万斤。

爱学习、敢打拼,这正是新农人的重要特质。

当然,蓝宁三人在创业路上也走过弯路,2018年和2019年,他们尝试售卖平和蜜柚和越南大青芒,但效果不甚理想,所以他们决定专注柑橘类果品。

现在,蓝宁三人成立的公司已经有18名成员,他们还学习华为模式,公司的10位优秀员工均持有股份。

“我们现在的目标,是逐步引导这些年轻人到果园生产上去”,寻乌县果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谢大铭表示,这批年轻人最知道市场,他们先销售后生产,而且手里有资金可投入,采用成熟的技术,如肥水系统、轨道采摘等方式,大面积建设智慧果园。

可见,“敢闯敢拼爱学习”对新农人而言,是激发他们向前发展的原动力,而新农人们扎根乡村,再借助当地政府与新电商的支持,将更有效地推动传统升级。

原先,农户分布呈现“小而散”的状态,产品不具规模,农户很难向经销商进行议价,更不了解消费者端的真实需求。

现在,新农人们在当地组建团队、成立公司,将分散的农户力量加以集中,通过工厂模式将农业作业流程标准化,推动分散的产区农货建立品牌;最终,来自大江南北的消费者都愿意来购买出自产地的特色农货。

农事正在起变化。

“超级农货节”期间,平台对商家进行了指导培训,并给予了流量倾斜和补贴,云南宾川软籽石榴销量快速增长。

广西柳州的80后青年莫勤吉,在当地创立了袋装螺蛳粉品牌“螺满地”,最早从拼多多平台入局,随着螺蛳粉成为网红产品,他的品牌产品销量也直线上升。

现在,有品牌销售规模的支撑,莫勤吉团队在当地的工厂已经投入使用全自动外包装生产线,机器人自流水线上挥舞着“手臂”,抓取螺蛳粉配料包,根据摄像头拍照识别,然后将配料包精准投放至相应位置,最后一包包螺蛳粉自动完成包装。

目前,工厂内四条全自动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厂日产能从15万袋提升至30万袋。

“螺蛳粉火了,但它不能昙花一现,要让‘网红’变‘长红’。用标准、品牌打磨产品,持续赋予产业生命力,才能不断反哺乡村振兴。”莫勤吉说。

另外,开篇所述的蒲江猕猴桃,目前在当地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水果包装分选、冷链物流、社会化服务等产业链,有专业的套袋队、采果队、打包队等。

从产品到产业,有新农人、新电商与当地政府的多方努力,传统农业正逐渐迈向产业化、数字化。

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网信办发布《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均提及推动数字乡村等领域加快发展,尤其是新阶段重点任务转向了产业的数字化水平,涵盖了“三农”信息服务数字化、智慧农业,以及生产、加工、营销、物流、品牌等各环节的数字化,是产业形态的整体变革。

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不再是农特产品的单点突破,而是从种植养殖,到渠道、品牌等全方位的重塑与突破。这期间,新农人、新电商,以及“农地云拼”的新模式,都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再进一步,“年轻有为”的新农人们,正在用科技的力量实现新的创变。

农业正在发生改变

回归到农业最根本的品种、种植上,青年人正在为其带去硬科技的力量。

据笔者了解,在今年的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上,四支高校科研团队晋级决赛,其中一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团队,集结了农业工程、能源利用、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农工交叉学科研究力量。

这支上海交大团队此前在上海交大“深蓝计划”项目“无能耗的海上自维持蔬菜种植平台”的支持下,建设了基于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有机结合自动控制和浮板栽培技术的系统,初步实现光、水、肥等多因素的匹配和性能优化。

另外,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青年科学家团队“CyberFarmer”,曾在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上与另一支团队摘得AI组冠军,同样入围到本届大赛的决赛。

年轻的科研团队不仅在探索最前沿的农业科技,一批又一批回乡创业的新农人,正在将所学所见的技术,有效运用到农业种植与生产制造环节。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的00后周凡越,毕业后活跃于家乡的农场麦田间,通过引进无人机等数字化手段,为农户们提供耕地、插秧、植保等各类农业服务;前述的柳州80后小伙莫勤吉,其螺蛳粉工厂所用的全自动外包装生产线,均由莫勤吉和团队自主研发。

自动化螺蛳粉包装生产线

新农人在田间地头的科技探索,正是国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这一具体举措。这是继2021年商务部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后,“数商兴农”首次出现在一号文件当中。

而“数商兴农”的道路,不能说只是给农产品新增电商渠道、让农户开网店,而是将数字化和产业化的思路,落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改进种植生产端、提升品牌效应等,最终增强农业产业的附加价值。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总结出“三个着力”:一是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着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三是着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显然,未来农业的转型升级将是多产业融合的系统性工程。

在系统性工程之下,各方更应该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政府做好保障工作,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提供运营支持,新农人们做好从产区到平台的链接作用。

有为青年从城市回到乡村,将所学所用积极运用到农业产业中,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这就是新农人们的重要任务;而我们能看到,一批又一批新农人接过“接力棒”,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不断向前。

0 阅读:24

IT老友记

简介:互联网靠谱资讯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