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拥有史上“最惨”童年经历的影帝,刚刚出生就险些夭折,因为母亲年纪太大没有奶水,他靠吃着大姐的奶水长大,可谁想父亲却在他3岁时就不幸离世,留下满屋子孤儿寡母。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年近半百的母亲独自在寒冬腊月,靠着卖烤地瓜供养了家中9个孩子,而他也从小就懂得了帮助家里打点生活。
他是影帝于和伟,生长在这样一个窘迫的家庭中,他的生活本该是不幸的,但好在哥哥姐姐们对他倾尽所有,让他得以成就自己的梦想,并最终出人头地。
从一个一无所有,还要靠哥哥姐姐帮忙的穷小子,到今日成熟稳重的影帝,于和伟经历了太多风雨,而成名之后,他也没有忘记哥哥姐姐们的恩情,掏钱给所有人都买了房子,以让他们过得更好、更舒适。
姐姐撑起了他的梦想于和伟出生于1971年,是家中的老幺,他的头上还有5个姐姐和3个哥哥。
母亲生下于和伟的时候,因为已经是45岁高龄,难以产出乳汁,好在正逢24岁的大姐生女儿,乳汁充足,可以让年幼的于和伟有一口饱饭吃。
说是大姐,但对于于和伟来说,大姐更像是他的母亲,温柔慈祥的模样至今令他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挺过了出生吃不了饱饭的难关,却不想到3岁那年,于和伟的父亲又意外离世,留下一群没有收入来源的孤儿寡母,日子相当难熬。
生活虽然艰难,但还是要走下去,父亲离世后,母亲便撑起了这个家,靠着卖烤红薯将孩子拉扯大,而哥哥姐姐们也非常懂事,有什么好的东西,总会想着留给最小的弟弟。
转眼到了70年代末,于和伟长大了,是时候该上学了,因为家里实在没有条件,也对读书没有太大执念,母亲便想着不让他上学。
关键时刻,是哥哥姐姐们极力反对,并且还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主动辍学,离家打工。
于和伟有了上学的机会,这是件好事,但坏就坏在他并没有学习天赋,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只会天天想着去帮母亲卖烤红薯。
有一项幸运的事是,于和伟在唱歌跳舞方面极具天赋,以至于在中考的关键时刻,他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考了一家幼儿师范学院的音乐班,学得了一门技艺。
在所有人的预想里,于和伟毕业之后应当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却不想正是这时,当地话剧团跑来学校招人,有着演艺梦想的于和伟成功进入其中。
在小小的话剧团待久了,于和伟也开始期待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曝光,于是便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决定向更大的世界出发。
学校是考上了,可是学费生活费怎么办?要知道这时的于和伟不过21岁,且每月工资少得可怜,如何能供得起自己读书呢?
大姐一向支持九弟于和伟,毕竟是自己带着长大的孩子,她实在不忍心见他梦想破灭,于是便忍痛将儿子的钢琴卖掉,送于和伟读大学。
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于和伟也讲道,家里孩子多,非常困难,母亲一直不看好他的演艺事业,只有哥哥姐姐愿意支持,为了供他读书,大姐甚至卖掉了给外甥买的钢琴。
“当时那钢琴四千多,卖了四千块钱。”
感恩有了姐姐的鼎力支持,于和伟终于能够步入大学开始更加系统地学习表演,可是和那些更加专业的人相比较,自己以前的天赋和基础简直不值一提。
小时候的于和伟曾对学习不屑一顾,但长大之后,他也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认真学习,积极向老师请教,闲暇时间也会去做兼职,端盘子洗碗、做家教跑龙套,只要能减轻家庭负担,他都愿意去做。
于和伟的努力被看在眼里,大学毕业后,他直接被分配到了南京军区话剧团——这本是份不错的工作,但25岁的他却仍在话剧团里跑龙套,曝光次数还不如此前的市戏剧团,这让他感到非常难熬。
常年跑龙套的工作令于和伟非常灰心,是妻子的鼓励让他坚持住了自己梦想,一直到1999年,于和伟终于出演了自己的首部电视剧《曹操》。
《曹操》并未让于和伟成名,真正让他成名的,是导演高希希的《历史的天空》,而于和伟能得到这部戏的拍摄机会,说来也是相当离奇。
当时高希希在拍摄这部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相当纠结的点,那就是其中有个重要戏份相当少的反派角色令他为难,除了要求演技好,还要求不收取报酬。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想白嫖一个好演员,而刚好于和伟在话剧团的三位老师就是这部戏的编剧,几人直接联名将于和伟推了上去——虽然没有收钱,但给于和伟提供了一个相当好的曝光机会,使得于和伟就此成为了高希希身边的红人,后续饰演了无数经典影视剧。
《大宅门2》《搭错车》《局中局》《光荣岁月》、新版《三国》,于和伟的事业越来越红火,人也越来越出名,甚至还成为了“好剧”的代名词,只是在他全力奔跑的路上,大姐却不幸罹患癌症,一直到她离世,哥哥姐姐们才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令他悲痛万分。
在所有哥哥姐姐中,大姐对于和伟的意义最为不凡,于是大姐去世后于和伟只好加倍地对外甥、外甥女好。
褪去影帝光环,生活中的于和伟是个平凡的人,他会帮三哥的包子铺叫卖,帮五姐的小卖部整理货架,还会感恩哥哥姐姐过去带给自己的温暖,在条件好起来后给大家都买了新房。
于和伟说,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自己可能会去卖红薯,好在他坚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