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大器晚成的百家宗师,写《太公兵法》成兵家鼻祖

历史那堆事儿 2025-04-25 14:32:36

咱今儿个要讲的这位,那可太牛啦,他就是姜尚。姜尚生于公元前1128年,去世于公元前1015年,字子牙,大家也爱叫他姜太公。这人可不简单,辅佐了西周三代君主,一辈子干出了非凡的业绩,几千年来,一直被大伙推崇、爱戴。姜尚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也是他开创的。在周文王推翻商朝、周武王灭掉殷商这事儿上,他可是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还是西周的开国大功臣呢。在中国历史上,他算得上是最早,也是最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历代的典籍都认可他的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这些流派,都把他当成自家的人物,还尊称他为“百家宗师”。

姜尚姓姜,他的氏是“吕”。要知道,在上古的母系社会,孩子都跟着母亲姓,你看“姓”这个字,是“女”字加个“生”,就知道这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后来呢,男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就有了跟着父亲姓的,父亲的姓就叫“氏”。再往后,人们既有“姓”,也有“氏”。一直到春秋战国之后,“姓”和“氏”才慢慢合二为一,就成了咱们现在说的“姓氏”。姜尚生活的时代虽说已经是父系社会了,可他还是随母亲姓姜。听说啊,姜尚的祖先常常辅佐大禹治水,立下了大功,被封在吕这个地方(就是现在河南阳西),所以就以吕为氏,后人也叫他吕尚。

姜尚这人可勤奋好学了,刻苦钻研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琢磨治国安邦的办法,那是既有才能,又有大抱负。可那会儿商纣王残暴统治,他空有一身本事,却得不到赏识。为了混口饭吃,他在朝歌城里宰过牛卖肉,在孟津街头开过店卖酒。时间过得可真快,一晃眼,姜尚就成了七十多岁的老头,可他的抱负还是没能实现。后来他听说西方的周文王特别渴望得到贤才,就跑到陕西岐山脚下,在渭水河边待着,等着机会上门。

说起姜尚遇见文王这事儿,《史记》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姜尚故意在磻溪假装钓鱼,盼着文王来。有一天,文王出去打猎,路过磻溪,瞧见正在钓鱼的姜尚,两人一搭话,好家伙,越聊越投机。姜尚那是口若悬河,把自己安邦治国的想法一股脑儿倒出来。文王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高兴地说:“您就是我祖上太公亶父一直盼着的圣人啊!”从这以后,姜尚又多了个“太公望”的别名。文王和姜尚同坐一辆车回了家,还封姜尚为太师。另一种说法是,文王偷偷积聚力量,打算反抗商朝,结果被崇侯虎发现了,报告给了商纣王。纣王一听,火冒三丈,把文王抓起来,关在了羑里(就是现在河南汤阴县北)。文王手下的大臣散宜生和闳夭知道姜尚有本事,就把他请来,三个人一起想出个妙计:搜罗美女、骏马、珍宝,献给纣王,表明周对商的“忠心”。纣王那家伙太贪婪,一下就中计了,把文王给放了。文王回国后,就拜姜尚为师。

姜尚给文王出主意,首先得“修德以倾商政”。商纣王贪恋酒色、喜欢打猎,不得人心,周文王就禁酒止猎,争取民心;商纣王拼命压榨百姓,老百姓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周文王就实行“裕民”政策,就是有节制地收租税,让老百姓能有点积蓄,干活儿也更有劲头。商纣王老招诱奴隶,惹得其他小国都怨恨他,周文王就定了一条“有亡(奴隶逃亡)荒(大)阅(搜索)”的法律,意思就是:奴隶要是逃亡,就大张旗鼓去搜,“谁的奴隶归谁,不许藏逃亡奴隶”。这么一来,周在诸侯国里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就连虞、芮两国的国君为争田地打官司,都愿意跑到周来解决,因为他们都觉得周文王是“仁人”。天下诸侯听说这事儿,都认为周文王是“受命之君”,一下子有40多个国家归顺了周。接着,姜尚又帮文王谋划,往周围拓展势力。周先后“伐犬戎”“伐密须”“败耆国”“伐邗”“伐崇侯虎”,这些在《史记・周本纪》里都有记载。周原甲骨里还有“伐蜀”“征巢”的记录,可见周不光往西发展,还往南开拓疆土,势力都到江汉流域了。

文王去世后,武王继位,尊称姜尚为“师尚父”,啥意思呢,就是“像老师一样尊敬他,像尊崇长者一样对待他,像父亲一样敬爱他”。姜尚辅佐武王去讨伐纣王。出兵前,用龟甲占卜,兆头不吉利,还赶上狂风暴雨,诸侯们都吓得不行,只有姜尚明白机不可失,坚决劝武王起兵。结果真把商纣王打了个措手不及,周把商给灭了。武王占领殷都后,把纣王存在鹿台的钱,还有钜桥储藏的粮食,都分给穷苦百姓,还给商朝忠臣比干的墓添土,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箕子。这些得民心的主张,大多是姜尚出的主意。

周取代了商,武王为了能把这大片疆土治理好,采取了“封建亲戚,以屏藩周”的政策。姜尚被封为齐侯,都城在营丘(就是现在山东临淄县)。姜尚去齐国的时候,走得慢悠悠的。有一天,他住在一家客店里。店里的人跟姜尚说:“我听说机会可难得,还容易错过,您睡得这么踏实,估计不是去齐国赴任的人吧!”姜尚一听,连夜就起床赶路。天刚蒙蒙亮,他就到了营丘,正好碰上莱国的夷人进攻营丘,姜尚赶紧出手,把莱人给击退了。这事儿说明,姜尚虽然是开国大功臣,可一点不骄傲,能虚心听别人的意见。姜尚治理齐国的时候,能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简单合适的政策,充分利用靠着大海的自然条件,开发鱼盐资源,发展工商业,让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周朝在东方的统治也更稳固了。

0 阅读:0
历史那堆事儿

历史那堆事儿

历史是一幅画卷,我们是赏画人,也是画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