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历史迷们!今天咱要来唠唠一位在晚清历史上超有分量的人物——曾国藩。这曾国藩可不简单,他堪称晚清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之大成者,也是最懂官场哲学的晚清重臣,还是洋务运动的最早发起人呢。曾国藩这一辈子,不管是修身处世、居官治世,还是治家治学、识人用人,那都有一套,就跟一门大学问似的。他写的《曾国藩家书》,对后世的启发可大了去了。书里讲了他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像在顺境中怎么修养知足,逆境里怎么坚挺和忍耐;做事要勇毅、勤奋又廉洁;做人得真诚又仁爱,这些道理,到现在对咱们都还有借鉴意义呢。下面,咱就一起走进曾国藩那跌宕起伏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在晚清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曾国藩的出现,就像一道光,试图照亮大清王朝日渐黯淡的天空。他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一路高升。更重要的是,他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立下赫赫战功,改变了清朝的权力格局。而且,他发起洋务运动,虽然没能挽救大清的命运,但却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他的思想、理念,通过《曾国藩家书》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曾国藩,字涤生。他出生于1811年,在1872年离开了人世。祖籍在湖南湘乡。他父亲曾麟书曾经是个塾师秀才。曾国藩这一辈子,最痛心的事儿,就是处理天津教案后,被国人骂成卖国贼,那心里的滋味,肯定不好受;最欣慰的,就是一生功业有成,没辜负大家的期望,实现了自己的平生抱负;最担心的,就是子孙后代没出息,不成器。
曾国藩家祖辈都是搞农耕的,日子过得还算宽裕。曾国藩打小就天资聪明,还特别勤奋好学,简直就是个“读书狂魔”,天天都把读书当成最重要的事儿。22岁的时候,曾国藩成功考取秀才,还和欧阳沧溟的女儿成了亲。28岁那年,他更是厉害,直接考中进士,从此就踏上了仕途,还成了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在接下来的10多年里,曾国藩那官运亨通得让人眼红。他先后担任翰林院庶吉士,然后一路升迁,什么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还兼任过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10年时间,他就连升10级,37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礼部侍郎,官居二品。在仕途这条路上,他走得那叫一个顺风顺水,春风得意。
可谁知道,咸丰二年(1852年),他母亲去世了,他只能回乡守孝。这时候,在广西起义的太平军一路北上,把湖南湘江流域搅了个天翻地覆。面对来势汹汹的太平天国运动,清廷赶紧命令曾国藩到长沙,帮着湖南巡抚办团练,抵抗太平军。曾国藩脑子转得快,他仔细一琢磨,就上书朝廷,说光靠办团练根本对付不了太平军,建议仿照明朝戚继光的办法,组建一支新军。朝廷同意后,他就在湘潭地区,以原来的练勇为基础,开始招募义兵。他找了好多当地的儒生当军官,组建了陆军13营、水师10营,再加上勤杂人员,一共1.7万多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湘军。他还创立了一种“兵为将有”的军事制度,士兵都由军官自己招募,士兵只听军官的话,上下层层隶属,而整个湘军的将领,都只服从曾国藩一个人。咸丰四年(1854年)以后,湘军就逐渐扛起了剿灭太平天国的重任。
曾国藩带着湘军和太平军刚开打的时候,那可吃了不少苦头,经历了好几次严重的失败。曾国藩自己都好几次想自杀,幸好被部下及时救了起来。不过,湘军也不是吃素的,几经波折,终于扭转了被动的局面,开始转败为胜。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一鼓作气,攻破了天京,成功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在镇压这次起义的过程中,曾国藩那功劳可大了去了,清廷直接封他为一等毅勇侯,他也成了清代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同时,还给他加了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衔,后来又让他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曾国藩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书生,摇身一变,成了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
曾国藩还是洋务运动的最早发起者呢。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他就发现西洋枪炮和舰船特别厉害,所以提出“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口号。他先后设立了安庆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局等近代军工企业,开始仿制洋枪洋炮。虽然洋务运动最后没能挽救大清王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在客观上,却实实在在地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可是不小的贡献。
1870年,曾国藩奉旨去查办天津教案。在办案过程中,他的一些做法可惹了大麻烦。他杀了一些国人,在洋人面前又显得有点委曲求全,结果被天下人骂成卖国贼。同年冬天,曾国藩在一片咒骂声中,回到南京,第3次就任两江总督。这事儿,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大污点。
曾国藩为啥被后人这么推崇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为人。他的个人修养那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博览群书,肚子里全是墨水,才华横溢得很。而且,他还特别爱学习,遇到不懂的就问,从不觉得丢人。他经常用“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在家书里,他常用“勤”“俭”“谦”3个字来教育子女,用“诚”字来教育弟子。在交友方面,他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觉得交友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同时,曾国藩在理学研究方面,那造诣也很深。
从曾国藩的人生经历里,咱们能学到好多宝贵的东西。他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个人修养。他用“修身立志,储才养望”来激励自己,为以后干大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修身,他就做好诚、敬、静、谨、恒这些功课;立志,就是给自己定好目标;储才,就是不断储备自己的才干;养望,就是培养自己的声望,提高知名度。咱们在生活中,也应该注重自身修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
曾国藩一生特别善于抓住机遇,不断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在事业发展遇到磨难的时候,他又特别能坚持,喊出“打脱牙齿和血吞”的口号,屡败屡战,最后终于迎来胜利。而且,他成功后还不居功,懂得谦退自抑,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这也告诉咱们,在取得成绩后,要保持谦虚,不要骄傲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