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近年来一种名为“职业闭店人”的现象悄然兴起,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风险。值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并探讨如何防范和应对。
什么是“职业闭店人”?“职业闭店人”是指一些不法分子,他们通过策划和实施企业的虚假注销、转让等手段,帮助不良商家逃避债务和法律责任。
这种行为常见于预付式消费领域,如美容美发、健身、教育培训等行业。他们在收取大量预付费用之后通常会物色“顶包人”充当新法人或股东,或者将公司或企业注销,并会收取门店负债总额的一定比例作为费用。
比如,很多家长预付费购买课程后,常常会出现因教培机构门店关闭而无法退费的情况。当教培机构存在大额债务并且教培机构的股东或者负责人无力解决或者不愿解决的情况下,这些教培机构可能会与“职业闭店人”合作,由这些“职业闭店人”接手这些教培机构,而原来的股东或者法定代表人等就可以金蝉脱壳。 “职业闭店人”参与的闭店行为导致消费者预付费用无法退还、员工薪资被拖欠,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信用体系。
案例详情:
2024年10月22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联合召开“北京市预付式经营企业闭店讨债治理新闻通气会”,通报了全国首例打击“职业闭店人”的案件。
首先是“艺术伞”系列案件。北京超莱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四川顺立杰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和创企未来(北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三家中介机构,为经营不善的教培机构“艺术伞”提供所谓的“闭店服务”。他们招募了贾某作为“挂名”法定代表人,通过递交虚假登记材料、隐瞒重要事实的方式,为“艺术伞”代办公司变更登记。这种行为最终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实,闭店企业“艺术伞”因提交虚假登记材料取得公司变更登记的违法行为被责令立即改正,并处以10万元罚款。三家中介机构也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超莱国际”被没收违法所得9300元,并被顶格罚款10万元;“四川顺立杰”被没收违法所得1.88万元,同样被顶格罚款10万元;“创企未来”被没收违法所得700元,并处以2万元罚款。
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木艺艺术”系列案件中。韩某作为个人,为经营不善的教育培训机构“木艺艺术”提供闭店服务。他招募张某作为“挂名”法人和股东,通过递交虚假材料、隐瞒重要事实,为“木艺艺术”代办取得公司变更登记。市场监管部门在核查后认定,闭店企业“木艺艺术”因递交虚假登记材料、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变更登记的违法行为被责令改正,并被罚款18万元。韩某和张某也分别受到处罚:韩某被没收违法所得6万元,并被罚款5万元;张某被没收违法所得7000元,并被罚款1万元。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建伟认为,“职业闭店人”的行为可能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层面的法律责任,具体分析如下:
1、民事责任:“职业闭店人”通常与债务人或闭店经营者共同谋划,通过虚假手段帮助商家逃避债务,损害消费者权益。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共同侵权,需对消费者损失承担连带民事赔偿责任
2、行政责任:如果“职业闭店人”在闭店过程中提交虚假材料、隐瞒重要事实,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相关当事人将面临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当“职业闭店人”与他人恶意串通,在企业面临重大经营风险或其他风险和无力继续履行服务合同时,隐瞒风险并以“大额价格减免”或“服务赠送”等异常手段诱导消费者交费预购,并在关店后拒绝退费或消失无踪,这可能表明其存在非法占有消费者财物的意图,这种情况就会涉嫌诈骗犯罪。
律师分析:
如何打击“职业闭店人”?
针对“职业闭店”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为有效打击“职业闭店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强事前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注销登记等流程的审查,防止通过虚假材料或恶意变更逃避债务。例如,《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对于恶意转移财产或逃避债务的行为,公司登记机关可不予办理相关登记或撤销已办理的登记。针对预付款可以考虑建立统一的预付资金监管平台,实现资金的实时监控和追溯,防止资金被挪用或转移。
二是要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公安、法院、税务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及时通报案件线索和查处情况。针对跨区域的“职业闭店人”行为,建立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形成合力打击。
三是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虚假登记智能识别系统”,对异常变更、频繁注销等行为进行风险预警。将“职业闭店人”纳入失信惩戒名单,限制其高消费、商事登记等行为。同时,推动建立预付费消费监管平台,将商家信用数据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对失信行为实行联合惩戒。
四是加大对“职业闭店人”等相关责任人的惩处。通过司法裁判明确“职业闭店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同时对其可能涉及的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进行追究。
总之,打击“职业闭店人”乱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呼吁相关部门继续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同时鼓励消费者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职业闭店人”的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律师介绍:
刘建伟,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国际商法方向)、北京大学法学院校外合作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