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门店停战之后中美两国交换战俘为何这22名美军士兵拒绝回国

暮鼓晨钟见林海 2020-04-20 21:41:49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不同,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那种事情,在西方虽然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但是绝对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也只有思想极为特别的异类才能有如此的举动,那可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的地步。到了朝鲜战争的时候,美军挟二战胜利之余威,纠结了十六国联军,虽然人多势众气势汹汹,然而真正有战力的也就白头鹰一家而已,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摇旗呐喊者,所以这十六国联军整整120万人数的军队,一次次的战役打下来,落入志愿军之手的战俘,除了历来崇尚自由热爱生命的美国大兵,别国军人自然更不在少数。

“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由于志愿军严格贯彻了这一条自红军时代就开始实行的优良传统,同时又严格遵守《日内瓦战俘公约》,实行宽待俘虏的政策和人道主义精神,在朝鲜北部的碧潼郡建起了大规模的战俘营,妥善的按国籍和官、兵分别编成5个战俘营和1个战俘军官大队。

为了妥善的管理和安装好这些被俘人员,在国际上树立我国的形象和影响,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专门管理美军战俘的机构——志愿军政治部俘虏管理处于1951年4月24日成立,主旨在于发扬我军优待俘虏的悠久传统,严格执行《日内以战俘公约》的各种规定。

按照当时战俘管理处的记录,当时共收押着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战俘,美国战俘约3000多人,英国1000多人,还有菲律宾、土耳其、法国、哥伦比亚、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战俘。关于战俘的饮食方面,志愿军管理的每个一战俘管理中队都有自己单独的食堂,由战俘们公平公开推选出炊事员,由战俘自己管理日常伙食。

战俘管理处为了照顾各国战俘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的差异,还特地配备了可以烘烤面包的烤炉烤箱,对土耳其等国家的战俘还专门准备了新鲜的牛羊,由战俘监督或者直接参与现场宰杀,这样的伙食标准一直维持到了大部分战俘被最终遣返的时候。

战俘营中还设有专门的图书馆,提供各种中外文书籍,各国的战俘们可以在这里读书报,听广播甚至于看电影,举办读书会、座谈会等等。根据记载,管理处的管理人员还常常邀请国际著名人士和外国记者进行讲演活动,帮助战俘们客观的去认识美国朝鲜战争的侵略本质,唤起战俘人性良知,从内心深处反省侵略行为。

管理处还允许战俘们拥有通信自由,可以定期给各自的家人寄信,甚至可以进行宗教活动。各个战俘中队还建立起了俱乐部,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在1952年的11月15日到11月26日的这一段时间里,在管理处的组织下,战俘们挑选出了500名运动好手,举办了特殊的“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一共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战俘参加这次运动会。战俘运动会中的比赛的奖品,全部是管理处从各地购买的手工艺品,在比较公平的境况下,尽量的保证每一个参赛运动员都能获得一份纪念品。

志愿军战俘营的真实情况被记者曝光之后,在国际上迅速引起了轰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始以新的目光关注这个新兴的政权。如同亲人一般的待遇,也使得战俘们深受感动,在板门店停战之后,双方遣返战俘时,竟然有22名美军战俘拒绝遣返,最终选择在我国定居。

0 阅读:77
暮鼓晨钟见林海

暮鼓晨钟见林海

不进行乏味的说教 只解读有趣的历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