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阅读《三国演义》之时,对于孙策向袁术讨要军队的那段故事,往往会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三国演义》里,孙坚不幸战死后,其麾下的诸多军队基本上都被袁术给吞并了去。孙策身为孙坚的长子,按当时的规矩得为父亲守孝,所以即便面对这样的状况,也只能无奈地看着这一切就这么发生了,却毫无办法。
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直至孙策完成守孝之事。随后,孙策便携带传国玉玺前往拜见袁术,并且以这传国玉玺当作交换的筹码,向袁术提出讨要其父亲生前的那些旧部的请求。
传国玉玺一直为袁术所渴望,即便他心里清楚孙策并非等闲之辈,可出于对玉玺的那份热切,后来他还是将孙坚遗留下来的部分军队交还给了孙策。而恰恰就是这些军队,在日后成为了孙策开创大业最初所依靠的资本。
然而事实上,这仅仅是存在于演义小说当中的故事罢了。
事实上,在正史上,孙策手中压根就不存在传国玉玺。并且孙策向袁术去讨要军队,还有他最初开始起家的整个过程,相比起小说当中所描述的情况而言,那可是要复杂太多太多啦,远远不是小说里呈现的那般简单。
孙策的故事得从他父亲孙坚说起。在孙策呱呱坠地之时,孙坚并未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其当时仅仅担任着一个县丞的职务罢了。
并且,孙坚所担任的这个县丞一职,其实是凭借着他去讨伐当地的盗匪,在立下功绩之后才获得的。
需明确的是,彼时黄巾起义尚未拉开帷幕。在众人的观念当中,那种凭借武力建立军功从而获得高位的官员,相较于通过察举制得以晋升的官员而言,是要逊色许多的。
孙家的家世谈不上有多显赫,在京城那地方,也没什么能罩着他们的势力。就拿孙策刚出生那会儿来说吧,当时根本没人会认为,孙坚日后能成为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毕竟各方面条件看起来都很普通呢。
在随后的十年时光当中,孙坚着实没有取得什么特别显著的发展。直至孙策年满十岁之前,孙坚始终仅仅担任着普通的县丞一职,压根儿就还没当上县令呢。
然而,就在孙策年满十岁的时候,孙坚竟一下子崛起了。
黄巾起义爆发的这一年,孙策恰好十岁。
接下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较为熟知了。在随后的那几年当中,孙坚凭借着讨伐黄巾军的功绩,第一个攻进了宛城,而且还成功镇压了荆州南部发生的叛乱,其地位也随之不断地快速提升起来。
当孙策年仅十岁时,其身份不过是一名县丞罢了。然而时光流转,待到孙策十五岁之际,其父孙坚已然出任长沙郡的太守之职啦。
五六年的时光里,孙坚全凭自身出众的武力,在战场上奋勇拼杀,方才一步步攀升至如此高的地位。孙坚的这般奋斗历程,对年少的孙策影响颇深。受孙坚的感染,之后的孙策也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在战场上同样敢打敢拼、毫不畏惧的厉害角色。
然而孙权在那时还未满八岁呢,对于孙坚升职的这一经历,他压根就没有什么概念。也正因如此,在之后的发展中,孙权与孙策便呈现出了全然不同的状况。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之后,孙坚便从长沙举兵而起,其目的在于讨伐董卓。在即将开战之际,孙坚考虑到要能在前线毫无后顾之忧地打仗,于是特意做出安排,将自己的家眷全部送到舒县去生活。
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孙策摆脱了其父亲所在的故事脉络,缓缓开启了属于他自身的传奇篇章。自此,他不再依循父亲的轨迹,而是凭借自身的能力与抱负,一步步在历史的舞台上书写着独属于他的精彩传奇故事。
孙坚后续的经历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北上之后,他选择与袁术携手,共同展开对董卓的讨伐行动。之后,孙坚成功打入了洛阳,然而彼时联军已然瓦解崩溃,无奈之下,他也只能选择退回南阳郡,重新与袁术会合到一起。
之后,在袁术的授意下,孙坚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先是对豫州发起进攻,紧接着又将目标转向荆州。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孙坚进攻荆州的过程中,竟不幸被黄祖用暗箭射中,最终丢掉了性命。
在这一时间段当中,孙策也未曾有过片刻清闲。
孙策身为孙家的长子,此刻照顾家人的责任便落到了他的肩头。与此同时,他已渐渐有了这样的意识,开始主动去结交当地那些豪强以及少年们,一心想着要尽可能地为自己往后的人生铺就一条顺畅之路。
恰是在这样一个时候,孙策邂逅了那位对他而言无比重要的挚友,而此人更是日后东吴集团能够得以稳固、发展的关键支柱,是扛起整个东吴大业的核心人物。
此人便是周瑜。
提起周瑜,其祖上的家世可比孙策家显赫得多啦!孙策家的祖上呢,仅仅是在江东一带担任官职,充其量也就是一郡之中有点势力的豪强罢了。可周瑜家全然不同,那可是累世都出任公卿之位呢,就算和袁绍家族相较,也仅仅是稍逊一筹罢了。
周瑜的高祖父,在汉章帝与汉和帝这两朝期间,担任的官职是尚书令。而周瑜的伯曾祖父,即其曾祖父的兄长,昔日曾与张衡一同对汉朝的历法加以修改。另外,周瑜的堂祖父以及堂叔,他们都曾出任太尉这一要职,地位显赫,位列三公之位。
另外,周瑜的父亲曾经担任过洛阳令这一职务呢。要是依据时间来进行推算的话,周瑜的父亲极有可能和司马懿的父亲,还有曹操,这几个人都曾是共事过的同事。
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上,孙策与周瑜那可算是平起平坐的。要知道身处乱世之中,关键就看谁手握兵权了,有兵权的那才称得上是真正有话语权的老大呢。而当下,孙坚所取得的成就等,已经完全能够将孙家的家世背景提升到一个很不错的程度啦。
孙策年少之时与周瑜结识,二人同岁,没过多久便结为至交好友。周瑜为帮孙策照料家人,特意在自家腾出一部分房间供孙家人居住。每当孙策手头拮据缺钱之际,周瑜也总是毫不犹豫地慷慨相助。
此外,靠着周瑜的助力,孙策得以结识众多江东的豪强士族。正是凭借这一契机,才为他后续能够成功横扫江东筑牢了根基,使得其在江东的发展拥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与有力的支撑。
如此,又历经了数年光阴。待到孙策年满十八岁之时,一个令人悲痛万分的噩耗突然传至他的耳中。原来,远在荆州之地,其父孙坚已然在征战中不幸战死了。
自孙坚在战场上战死的那一瞬间起,整个孙家的重担便毫无悬念地落在了孙策的肩头,他从此不得不挑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肩负起孙家的一切,在风雨飘摇中开启独力支撑孙家的艰难征程。
值得庆幸的一点在于,彼时孙策的身后,尚有几位实在亲戚能让他有所依靠。就在此前的两年当中,孙策的舅舅吴景已然登上了丹阳太守的位子。并且,孙策的堂哥孙贲也在第一时间接手了孙坚所统领的那支军队。
后来,孙贲带着孙坚的部分部下径直前往丹阳郡。到了那里之后,他便与吴景携手合作,共同守护起孙坚所留下的一切,使其得以保全,不致有失,算是守住了孙坚的这份遗产。
事实上,这恰恰正是后来孙策得以起家的最根本缘由。
倘若不存在吴景以及孙贲这两人的话,很可能孙坚才刚离世,袁术便会紧接着将他的全部军队据为己有了。
就拿后来的孙策来说,他是压根儿不可能再有翻身的机会了。当时的局势等各方面因素,都使得孙策处于一种极为不利的境地,种种情况叠加起来,便注定了他在后续的发展中难以寻得翻身的契机,只能是处于那样一种无法改变局面的状态之中。
暂且先不去讲述吴景和孙贲那边所发生的故事,在此,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孙策这边来进行叙述。
当孙策知晓自己父亲战死的消息那一刻,心中的悲痛简直无法言表,整个人已然悲痛欲绝。要知道,依照当时的规矩,在孙坚离世之后,身为儿子的孙策,是必定要为父亲守孝的,这是当时既定的礼数所在。
接下来,孙策便着手去为孙坚收尸。在完成收尸事宜后,他带着父亲的棺椁回到曲阿,将其妥善下葬。随后,孙策又携同家人一同搬迁至江都居住,而且按照规矩,为孙坚守孝满了一年之久。
这里额外提一下:关于孙策守孝一年的这一情况,在后世其实还存在着第二种猜测呢。
除了当时守孝制度确实如此这一方面外,在后世史学家看来,这其实也是孙策用以带着家人摆脱袁术控制的一种手段。
据部分史书所记载,在孙坚战死之前,其家人就已被袁术接到了他的大本营寿春。说是会悉心照料,可实则是在进行严密的监视。待到孙坚战死后,孙策便借着守孝的由头,离开了寿春,进而摆脱掉袁术对他的掌控。
究竟具体的真相是什么样子,我们实在是无从知晓。毕竟在史书当中,针对此事的记载实在是太过稀少了,所以也就难以确切明晰其中的真实状况啦。
我们仅仅晓得,在过了一年之后,当孙策完成守孝这件事,守孝期一结束,孙策便又一次动身前往寿春,专程去面见袁术。
《三国演义》对孙策面见袁术的故事描述得颇为详尽。其情节大致为,孙策带着传国玉玺去见袁术,目的是讨要其父的旧部。袁术因垂涎传国玉玺,内心虽不情愿交出军队,可最终还是给了孙策一批老弱病残之士。
然而在正规的史书当中,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正史上的孙策,实际上曾有两次向袁术讨要兵马的经历,这里说的乃是其第一次。并且,彼时孙策去找袁术之际,压根就没拿着传国玉玺呢。在正史记载中,孙坚在拿下洛阳后确实得到了传国玉玺,不过没多久,因外界压力,他就把传国玉玺交给了袁术,并未传到孙策手上。
而在这一回,孙策来到袁术跟前时,他所提出的要求并非是径直去讨要孙坚的那些旧部人马,实际上,他只是想来袁术这儿谋求一份“工作”而已。
彼时,孙策对袁术讲的一番话是这般内容:“我那已逝的父亲昔日从长沙出发,前往征讨董卓之时,曾和您在南阳碰面,而后双方结下同盟之谊,关系甚是交好。可不幸的是,父亲后来遇难,他未竟的勋业也就此中断。我孙策有感于先父往昔所受的旧恩,想要凭借自身之力与您继续交好,希望您能明察我这份诚挚之心啊。”
当然啦,表面上说是去寻觅一份工作,可实际上呢,说白了就是在索要官职以及军队方面的掌控权。想当年孙坚离世后留存下来的那些旧部,其中只有极少数被孙贲与吴景给带走了,而余下的大部分军队呢,最后都被袁术给收入囊中吞并掉了。
袁术怎么可能轻易把已经吃进嘴里的肉吐出来呢?
紧接着,袁术便耍了一招“太极功夫”。他对着孙策讲道:“孤当初任用你的舅父担任丹杨太守一职,又让你的堂伯父出任都尉之位,那可是能招募到精兵的好地方,你可以回去依靠此地进行招募事宜。”
袁术此举,无疑是把孙策像个皮球一般,径直踢给了吴景。这般做法,着实显得很不厚道。
可实际上,就孙策而言,这便已然足够了。
实际上,他内心真正所渴望的,恰恰就是这个。
明眼人都能瞧出来,孙策跑去跟袁术讨要军队,袁术怎会真心实意给他呢。实际上,孙策内心真正所期盼的,乃是袁术给予的认可。他急切地需要袁术做出承诺,好准许他前往丹阳郡去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呢。
倘若不存在袁术的这一任命,只怕即便孙策前往了丹阳郡,想要即刻就做出一番成绩来,也是极为困难的。
如此一来,在获得袁术的许可后,孙策旋即便动身前往丹阳,去投靠自己的堂哥与舅舅。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奔赴丹阳郡的这个过程当中,孙策实实在在地从寿春此地,一并带走了两位颇为关键的人物。
有两个人,其中一位名叫吕范,而另外一位则是叫孙河。
吕范起初乃是汝南郡的一名官员,此地正是袁术的老家所在。待天下陷入大乱的局势后,吕范便追随袁术一同前往寿春避难。而在寿春这个地方,吕范有幸结识了孙策,随着时间推移与相处,他慢慢变成了孙策极为信任的心腹之人。
此外,或许是吕范家境颇为富裕的缘故,其在寿春竟拥有上百名门客。待到后来孙策举兵起事之际,吕范便把这多达上百人的门客队伍,悉数交由孙策来统领指挥了。
由此可见,在东吴集团里,吕范无疑是创业初期的元老级人物。虽说其在《三国演义》中没什么名气,可在正史记载里,他后续始终是极为重要的角色。待孙权主政之时,他出任扬州州牧,而在他临终之际,孙权更是将大司马一职授予他,实乃东吴妥妥的核心人物!
孙河呢,原是孙坚收养的族子,说起来就相当于孙坚的“干儿子”啦。在过去的那几年当中,他一直追随着孙坚四处征战,那也是地地道道的孙家亲信。只是很可惜,他离世得比较早,故而在后来也就没什么太大的名声了。
于是,孙策携吕范与孙河一道,从寿春出发,径直前往丹阳郡,去投靠自己的舅舅吴景。抵达丹阳郡后,在舅舅吴景的全力协助之下,孙策没花费多长时间,便成功募集到了数百人之多。
不过呢,接下来的情况可跟大家以往印象里的“爽文”情节大不相同啦!在成功募集到那几百人以后,孙策并没有如人们所想的那般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没过多久,孙策就带着这几百人外出了,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竟然遭到了泾县山贼的袭击。
在经历了一场遭遇战过后,情况出人意料,孙策并未能够成功击溃那些山贼,相反,竟是被这群山贼打得一败涂地。他千辛万苦才募集而来的那几百人,绝大部分都在这场战斗中当场丧生了。甚至连孙策本人,也险些在这一战里丢掉性命。
孙策刚踏上创业之路,就折损了自己辛苦积攒的第一桶金,这无疑是极为沉重的打击。经此一役后,孙策已然陷入绝境,毫无他法可想。无奈之下,他唯有重新返回寿春,再度向袁术去讨要兵马,以期能重新开启自己的事业征程。
孙策此次前来找袁术,已经是第二次了,其目的便是讨要父亲生前留下的那些旧部人马。
不过,此次的情况与上一回全然不同,上一次袁术或许是持拒绝态度的,但这一回,他却没有像上次那般拒绝,而是给出了不一样的反应,接受了相关的情况或者提议等等,总之就是并未如上次一样予以拒绝。
随后,袁术调出了一千余人,让孙策来负责统领。想当初孙坚不幸战死之时,还留存下了数千名极为精锐的旧部人马。而当下袁术交给孙策统领的这一千多人,恰恰就是孙坚生前遗留下来的那批人手。
后世对于当时袁术为何要交出那一千多人,有着多种解读方式。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孙策一来,使得诸多孙坚旧部的心彻底被牵动起来,这些孙坚的旧部大多都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孙策的旗下效力。
在此情形下,袁术若强行扣留他们,那对其麾下军队的团结可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到了最后,袁术从孙坚的旧部里挑出了一千多人,交还给了孙策。这一千多人可全都是孙家的忠实拥护者呢。而那些对孙家支持力度没那么大的旧部,就被袁术给留了下来。
不管怎样去讲吧,孙策第二次前往讨要军队之时,令人意外的是,向来不怎么大方的袁术这一回居然难得地慷慨了一回,还真就给孙策拨调了相应的兵马呢。
接下来,那一千多人的孙坚旧部,将会成为孙策开启真正横扫江东之路的起始力量。从此,凭借着这支队伍,孙策踏上了在江东大展宏图、所向披靡的征程,他们的存在,无疑是孙策后续一系列辉煌战绩的重要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