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历史上,有很多改变世界的事件,而对于世界现代史来说,没有一个事件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来得重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有一个词可以简单的说明:世界的中心在欧洲。

从地理大发现后的几百年内,欧洲人一波接着一波出发,占领了新大陆,将亚洲非洲原有的文明国度都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不用说英法这样的老牌殖民帝国,就算比利时这样的弹丸小国都能跑到非洲去殖民。
依靠着殖民全球,欧洲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也获得了远胜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力量。
经济上不用多说,当时称得上经济大国的,除了美国,其他都集中在欧洲,即便日本,在当时的经济连意大利都不如。就算美国,虽然一战前号称第一工业大国,其实也依赖着欧洲资本,欧洲资本打个喷嚏,美国股市就崩盘。

科技上更不用说,当时大多数科学家都集中在欧洲,美国现在号称科技第一强国,但当时没有什么像样的科学家,只有爱迪生这样的工程师或者说技术专家,即便在技术上,美国也远远逊色于欧洲,美国产品质量别说和英国货比,连德国货都不如,所以虽然美国产品在数量上世界第一,但是还质量上远远不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工业大国而不是工业强国。

美国都是如此,其他各国更不用说了,至于文化上更不用提了,欧洲人尤其是西欧人自认是最文明最高贵的种族,自己的文明是最高级的,其他文明都是下等文明,不如欧洲的,甚至认为其他种族智商体力上都不如白人,在一战前这不是德国希特勒的专利,而是很多欧洲白人的共识,他们就是把其他种族当成劣等人种,文明也是当成劣等文明。
就拿西欧来说,英法德这些西欧国家把自己当成文明中心,东欧斯拉夫人波兰啊沙俄这些就是稍低一等的低等白人,美国澳大利亚拉丁美洲上面新大陆出生的白人也是低等白人,而混血更低一等,再就是有色人种黄种人黑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这种。
在当时的欧洲人看来,这个世界就是围着他们转的,他们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而世界仿佛也就会这样围绕着欧洲一直运行下去。当时没人想到世界的权力会交接的那么快。
当然,世界上不缺乏有识之士,一些学者已经预言未来将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天下,毕竟工业化已经开始,只有人口足够多,面积足够大,资源也不缺乏的国家将会跟上工业化的步伐,而这些国家中,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中国刚刚经历八国联军的打击,喘不过气来,而且在他们看来中印毕竟不是白人。而俄罗斯和美国虽然是低等白人,但是终归还是白人的一员。
当然,即便这些学者,也没认为美国和俄罗斯会马上翻身,毕竟美国的股市还依赖着欧洲资本,俄罗斯连日本这种小国都打不过。
确实,按照正常的发展路径,美国和俄罗斯要按照日后的发展成为世界二极肯定不会那么快,但是一战的爆发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整个欧洲文明砸的粉碎,法国死了一代年轻人,德国损失惨重,丢掉了大片国土加殖民地,英国财政崩溃,殖民地摇摇欲坠,沙俄帝国毁灭,世界仿佛没有变,但是已经开始向着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大国倾斜,二战其实就是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撬动的格局确实的稳定下来,其实就算没有二战,苏联和美国也必然会取代英法德这些欧洲国家,这是必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确定的事。
这点在二战后格局就很明显了,丘吉尔还拼命试图英美苏三强瓜分世界,还试图挑起美苏冷战,英国坐收渔翁之利,然而事实是美苏在冷战之余轻松就瓦解了英法两个殖民帝国。
一战还不止如此,各个殖民地也在一战后觉醒,各个殖民地都对欧洲的衰落看在眼里,印度就是在一战后蠢蠢欲动一直要独立,而日本也是一战后开始不安分,至于中国,一战也是极其关键的节点。
在一战前,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已经因为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打垮了,上台的主要是新派知识分子,他们大多数都有留学或者新学背景,一开始还对欧洲抱有幻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加入协约国,作为战胜国本来还希望能收回部分主权,结果巴黎和会击破了他们对欧洲的幻想,苏联的崛起让他们接受了共产主义,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知识分子还会陷入欧洲文明的幻想很久很久。
再回到欧洲,一战对欧洲的影响更不用说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人对未来还是乐观的,虽然大多数欧洲国家实际上还是君主制,欧洲主要国家就是法国是共和制。(所以袁世凯称帝那时,说君主制是主流倒是没错,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没爆发,当时最重要的欧洲文明,主流也是君主制)

欧洲普通人虽然日子也很辛苦,比如普通工人的生活水平甚至不如新大陆的美国阿根廷,但在努力之下还算衣食无忧,而且还有机会去殖民地搏一搏做上等人,有所谓的上进机会,所以欧洲的普通人一方面依然被上面的贵族和资本家压着,另一方面还沉迷于自己是欧洲文明人的幻梦中,毕竟他们不管在欧洲本国如何,到了殖民地就高人一等了。
也就是因为如此,在一战之前的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严重,从上到下都想着和别国作战,因为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实际上是不分家的,既然会鄙视其他种族,自然也会鄙视其他民族,从而和其他国家民族作战。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欧洲,已经很久没有大规模战争了,就算普法战争也是很快结束,普通人没有经历战争,在他们想来战争即便开始也会很快结束,他们就会继续之前快乐的生活。
普通人如此,各国的统治者则是想着另外一件事,当时世界已经基本被瓜分完毕,唯一还没彻底瓜分的大国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奥斯曼土耳其,一个是中国,中国是离欧洲太远,八国联军之后欧洲发现对中国瓜分根本不现实,只能保留中国地位,而奥斯曼土耳其的东欧和中东土地各国都想要,德国想要通过中东搞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铁路,避开英国的航运势力,奥匈帝国和沙俄想要东欧,法国支持沙俄,反对德国,英国则是想要中东以保住自己殖民地核心——印度的侧翼。
在这其中,德法主要是普法战争后的民族纠纷,沙俄和奥匈是争夺东欧领土的利益纠纷,英德表面上看没有纠纷,一度德皇还想避免和英国开战,但实际上英德的矛盾是最激烈的。
前面说到工业化背景下最能发展的就是美国和俄罗斯,但其实并不是必然如此,欧洲一样能出这样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国家,比如德国吞掉法国,比如德国和奥匈帝国合并,可以说欧洲完全可以出现另外一个甚至两个俄罗斯一样的大国。
但是为什么没有出现呢,就是英国不肯,英国一直对欧洲大陆搞势力均衡政策,不可能允许一个挑战它的大陆强权出现,虽然他作为岛国,无法把政权转移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或者印度去浴火重生,也无法制止美国的崛起,但是它对近在咫尺的势力崛起一直是抱有警惕的,比如对沙俄他就是一直限制在远东和中亚的发展,对于法国更是打压了几百年,对于德国这个原先的小弟,它更是早就防着一手了。
德国崛起后,科技经济都超越了英国,它的工业虽然逊色于美国,但是技术高于美国,实际上德国才是当时真正的工业强国,其商品对于英国形成了全方位的挑战,英国只是依靠殖民地和海洋优势进行限制,但是冲突是必然的,而且这种利益冲突比民族纠纷和领土纠纷要无解得多,所以英德矛盾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的核心矛盾,假如没有英国,法国和俄罗斯根本不是德国的对手。
也是因为英国和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才会这么惨烈,打的那么久。

当时的战争中,沙俄是第一个倒下的,虽然沙俄在对奥匈帝国的作战中还占据优势,但是沙俄的工业和德国无法相比,对德国屡败屡战,还没办法像西站那样挖战壕,沙俄军队损失巨大,早就没有作战的心思了,所以沙皇要作战,俄罗斯人推翻了沙皇,二月政府要作战,俄罗斯人又推翻了二月政府,实在是死得太多人了,而且还有一点很关键得,俄罗斯因为奥斯曼帝国站到德国这边,其实被堵住了西南面的出海口,北面运输又不通畅,所以英法的物质支援很难进入沙俄,虽然英法本身物质还行,但是沙俄就很糟糕了,所以沙皇俄国不光军队死人,国内物质也匮乏的厉害。

至于法国人,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法国海运没有受到影响,物质还算可以,但是法国军队不把士兵当人,拼命让士兵去做一些必死无疑的作战,就是等于让法国人去送死,让士兵反战情绪严重,这极大的打击了法国一开始的民族主义情绪,即便法国人在战争初期丢失了大量工业力量,法国统治者急于打击德国,获得胜利果实,但是法国普通人已经心无斗志,这一直到二战。
英国虽然本土没有受到损失,海运也维系了物质,但是也是大量年轻人死亡,国内反战情绪严重。
而德国则是另外一回事,德国其实在停战的时候,战线还在国境之外,不管东线还是西线,敌人都没打到德国境内,但是因为被英国封锁了海运,德国物质匮乏,加上美国参战后,普通人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才被迫停战,本来还希望能获得相对平等的条件投降,结果凡尔赛和约让他们普通人的民族情绪又起来了,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之一,德国人一直不认为自己是真的输了。
不管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上把欧洲打废了,也剥下了文明的外衣,大家看清了欧洲也不过是一群野蛮人,高贵不到哪里去,以至于要么是日本美国开始试图取代欧洲,要么是中国印度不甘于欧洲的欺压要反抗,欧洲这个文明世界就此开始衰退,当然,对于其他文明,反而是一个复兴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