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衰落的话题在这几十年算是热门话题了,但其实吧,从自然环境角度看,东北能发展成现在这样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成就了,须知东北城市化率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北京上海这几个直辖市,在省一级的行政区内,东北城市化率很长时间都是排名前列的,在华北甚至东南都是大批农村的情况下,东北大量人口已经进入了城市成为了市民,工业化也是相当发达,在人均居住面积等条件比较下,东北在很长时间都是排名前列的。

而且你要说东北衰落了吗?和其他地区的快速发展比看上去东北是衰落了,但是放眼到全世界范围,同样自然条件下的地区,或者说同样的重工业转型地区,比如底特律,东北发展的速度其实不慢,还是一直在发展中的。
我们总说的东北衰落,都是和国内其他地区,尤其是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比,才显得衰落罢了。
而且从世界历史的发展看,东北这块的自然环境能发展成东北现在这样,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首先,人类最适合的居住和发展的地区是什么样的呢?从文明角度上看,基本上要排除掉极寒和酷暑的地区,比如北极这种常年零下,撒哈拉这种常年高温的都不适合人类居住,比如西伯利亚地区,格陵兰岛,这种地方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这种地方是基本上不会出现文明的。
在欧洲古代出现过海盗入侵,实际上就是丹麦挪威这块地方的人坐船到处抢劫作乱,那么为什么他们要出海抢劫呢?就是那块地方太苦了,养不活人,不得不出海抢劫。
人类要居住,要建立文明,首先就是这地方适合居住,人类对气温的耐受程度是有限的,零下几十度和零上35度以上基本上就不适合人类活动了,这种天气人类只能窝在家里,没办法从事生产生活,这点在俄罗斯远东更为明显,他们那边冬季基本上室外工程都会停止,那么就没办法修路造桥盖房子这种基础建设工程,这还是现代科技情况下,在古代那就更不用说了,只能缩在家里等待冬天过去。
但是呢,文明这东西,是要靠人类来建设的,也就是说,人类能活动和建设的日子越长,成果越丰富,越能诞生文明。
所以相对而言,严寒地带就很难诞生文明,同样,热带也是一样,因为能工作的时长太短了。

大多数文明基本上都是诞生于亚热带地区,首先四季分明,有利于作物成长,很多作物是需要冬季的雪来杀死害虫和夏季的阳光的。
其次即便有冬天,但是冬季严寒的日子可以接受,而且也没到完全不能活动的地步,这点不用说华南华东,即便是华北,冬季虽然冷,可是也没到完全不能活动的地步,至少严寒天气要少于东北。当然,东北的严寒天气和西伯利亚比,又不算什么了。
当然,这一切都会因为科技的发展有所改变,比如空调的出现,让东南亚的工作环境大大改善,再比如美洲大陆,印第安的几个文明都是出现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现在被公认自然条件好的北美却没有文明出现,为什么?就是因为北美没有山脉,北方寒流会自北而南,直接摧毁了许多印第安原始部落聚居地,所以没办法建立中南美洲那种文明,只能出现一些部落。
但是在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殖民者面前这种寒流就算不了什么了。还有现在东北乃至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在科技的辅佐下,之前不能耕作的土地也能耕作了,虽然作物只能收一季,但是只要面积够大,也能收获不错,还有暖气也让冬季不是那么难熬。
当然,这一切在科技不够发达的古代就是比较难做到的了,只能收一季作物,种植面积就要大,而没有机械的话,依靠人力种植耕作的面积有限,最终收成其实效果一般。
再次,就是水源,没有水,人类和作物都无法生存,所以各大文明无一例外都是在河流纵横的地方出现。比如中国的黄河长流流域,中东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欧洲多瑙河流域。这是有其必然原因的。
而且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人类其实最早的文明大多数偏热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衣服其实制作也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偏热的地区更适合文明发展。
这点不得不说到欧洲,像西欧巴黎等地和东北纬度差不多,但是因为有暖流的关系,气温一直不错,四季如春,就算南欧也只是稍微热一点,实在是很适合居住的地方,但是呢,欧洲文明首先是出现在希腊和罗马这块,比较热的南欧地区,然后技术发展才扩展到西欧北欧。
我们古代黄河流域也比现在暖和的多,据史料记载当年黄河流域是有大象的。
文明发展对于平整的土地也是很大的需求,为什么古代中原文明发达,很大程度就是中原河北那大片的平原,适合耕作和活动。其实这点上长江流域就一般了,因为河流多,平原少,尤其浙江,山多地少,并不适合耕作。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点点向南方倾斜呢?其实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我们知道,在汉末和东晋,南方或者准确说江南地区得到了大开发,但是总体而言,依然还是目前的华北,也就是古代中原和河北最为富饶,唐代时期,虽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但是总体而言,河北,山东,河南地区还是极为富庶的。
但是到了宋代,经济重心就大幅度的向南方倾斜,这固然有北宋灭亡,大量北方人口逃亡南方的因素,但是更大的因素其实在于黄河改道。
相比于长江,黄河本来就相对水量较少不适合航运,但也是相对而言,可是到了黄河改道之后,黄河就成为了令人头疼的问题。

其实论粮食作物,华北平原多,其实不逊色江南地区,尤其江南后期已经不再以耕作为主,大量粮食还要依靠两湖地区,但是有一点江南地区远在华北之上,就是密集的水网,适合航运贸易,这是华北地区没办法比的,在铁路兴起之前,平原只能依靠马车或者人力运输,肯定比不过水运。长江流域的水运优势,才是江南崛起的关键。

有一些人说江南依靠外贸,其实说华南广州一带可以这样说,但是在开启外贸时代之前,江南的内贸就足够崛起了。
这里有个典型,就是古代严州府,也就是现在的建德,在古代和现在,建德都是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地方,就是土地极少,和北方的杭嘉湖平原不能比,更不用说华北平原了,但是建德有个好处,就是新安江,也就是钱塘江的上游从此地过,是安徽连接浙江的黄金水道,所以就依靠这个航运优势,严州长期以来就位列浙江最富庶的州府之一,即便是所谓闭关锁国,内贸为主的清朝也是如此。
直到新安江水库建成,这条黄金水道就断了,严州也被并入杭州,不过在内贸比不过外贸的时代,发展的主力依然还是宁波台州等地了。这里只是正好举个水运的重要性例子。
北方为什么被江南赶超关键就是这里。

后来到了铁路时代,铁路更适合平原多的华北,这使得华北又有了一定优势,但是问题在于,一来铁路运载量依然不如水运量大,二来呢,外贸起来后,华南和江南的港口更有优势,三来:虽然山多水多,江南也可以造铁路了,华北的平原远不如水运优势。
当然,这比东北又好多了,东北海港比不上华北海港,(不过东北海港又比俄罗斯强多了,俄罗斯自诞生以来就心心念念要出海口,但其实都没有什么好的海港)。
目前看,华东和华南的外贸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不过一旦内贸崛起,华中将会成为重要的发展地区,天气适合,有足够的水源,粮食足够,水运发达,未来最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