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家校共育这个理念也越来越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毕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主要由四方面组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
孩子还处于幼年、童年和青少年阶段,主要还是依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这就是在“家校共育”这个理念推出来之初,能得到广泛关注和支持的重要原因。
也正是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日渐重视,为了做好家长和老师沟通桥梁,家委会的诞生,就是为了起到这样的作用而产生的。
而最近,一张家长群聊天记录截屏,将家委会这个非正式组织推向了舆论的浪尖风口。
截图显示,一位叫张昊宁的妈妈,作为家委会代表,花费了3120元给老师购买了一套护肤品,并且外出购买时花了30元车费,一并发到群里让21位家长分摊。
可她把这信息发到家长群里后,并没有引起反应。于是又出来喊话:“都别潜水了,快出来一下。”
其实家长们不回应的意思,就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样,大家都心知肚明:你给老师送那么贵的礼物,有事先跟我们商量过吗?凭什么买了后要我们AA?
张昊宁妈妈这么一召唤,就有家长不惯着她了,一上来就直接回怼:“你愿意买是你的事情,凭什么要我替你平摊?”
家长群里瞬间像炸了锅,个个都跑出来抗议,表示拒绝平摊费用。
有人说,如果这是代表整个班级购买的,她应该提前与其他家长商量。然而,大家事先并不知情。
这事足以见得,张昊宁妈妈个人决定给老师买礼物讨人情,却意图所有家长来一起承担这笔费用。
这样的家委会,相当于以权谋私,这种行为完全可以与道德、人品绑架在一起了,真的没有存在的意义。
其实这样的现象,拿着家长们交给家委会代管的班费,不跟家长们打声招呼,就擅自买礼物送给老师的家委,并不是个别现象。
按理来说,借值教师节等节日,家委会号召家长们AA制给教师送份礼物聊表敬意,也是无可厚非的。
比如送教师一束鲜花,也就一百多块钱的事,平均每个学生家生分担一下,并不会有家长提意见。
在这人情世故中,我们也可以给孩子做好身教言传的榜样和示范。毕竟培养孩子情商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
事实上,有些家委的做法就很不可取,不跟家长们打声招呼,就是先斩后奏自做主张把礼物买到位,然后把发票往群里一放,就算是知会家长们了。
他们要明白,家委会是和家长们站一边的,家长们如有需要,他们可以代表家长配合学校教育。
因而,民间有种传说,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忙坏了各科任课老师,在这个节日里,不仅照常上课没有假期,而且加班加点参加各种会议。
除了老师,还有一群人为这个节日忙碌着,那就是家委会成员。他们忙着呼吁家长们集资买礼物,这样的家委会还算明事理,做事有章程,也是尊重了别的家长们。
这让我想起经济学上有个词叫“软肋经济”。即每个人都有在乎的人和事,你只要掌握了对方的软肋,就能创造源源不断的收入。
这本是资本市场的操控手段,却被家委会拿来使用,能不叫别的家长气不顺心不服吗?
“张昊宁妈妈事件”火上热搜,与其说这是一个闹剧笑话,倒不如说是一个并不少见多怪的现象。
这件事曝光后,彻底揭开了家委会存在的意义,名正言顺的正义外表下,完美地偷换了“家校共育”的概念。
就如有些家委会拿鸡毛当令箭一般,站在家长的对立面,对家长一副颐指气使的嘴脸,不仅伤了家长们的心,而且让家长们对家委会失去了原有的信任。
通知开家长会这事,这明明是老师要做。而家委会不知道以什么身份给家长下命令,并且还点名批评教育别的家长。真不知道谁给予了她这样的权力。
面对这样的家委会,老师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老师应该做点什么?
说实在的,这样收物拿好处的幼儿园老师,不知道单位有没有一定的规则和约束。这样的现象,反而在公立中小学学校里并不多见。
说到底,根源还是人性的贪欲,面对诱惑,面对家委会的糖衣炮弹,老师能不能守住底线?
正所谓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尽管幼儿园教育每个单位有自己的操作规范,但起码的师德问题,还是要管理到位。
这件事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后,涉事老师丢了工作,张昊宁妈妈也逼迫带着孩子转学,家委会当即被取消。
尽管结果正合民意,也大快人心。但这事提醒我们,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我们要敢于发声,你越是隐忍,对方越放纵。
总之,身不正则不为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不退休的老师,自己要有正确的三观。孩子在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才能成为一个三观正确的人。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工作,老师是应该尊重,但没必要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