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籍的开国元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阜阳籍的“开国元勋”一般是指1955-196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以下是一些阜阳籍开国将帅的介绍:
聂鹤亭
• 个人生平:1905年10月出生于阜南县会龙镇,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4军参谋长、军委中央参谋部部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装甲兵副司令员、工程兵副司令员。1956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1年3月逝世。
• 主要贡献: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他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为红军的发展和根据地建设贡献了力量。抗战时期,在晋察冀军区积极参与抗击日军的战斗,为保卫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等出谋划策。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战场和第四野战军的作战中,他在军事指挥和参谋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东北的解放以及全国的解放事业立下功劳。
丁武选
• 个人生平:1897年7月出生于阜南县地城镇,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川陕省红军独立2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军法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兵站部政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21兵团后勤部副政委、武汉军区军事法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1月逝世。
• 主要贡献: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带领川陕省红军独立2师开展斗争,为巩固和发展川陕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抗战时期,在129师负责军法工作,维护了部队的纪律和秩序,保障了部队的战斗力。解放战争时期,在四野后勤部兵站部工作,为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尽心尽力,确保了前线作战的物资供应。
孙超群
• 个人生平:1906年出生于阜南县经济开发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22军64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工兵营副营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副司令员、第4军副军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军区防空军司令员、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7年5月逝世。
• 主要贡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在红22军64师积极参与战斗,为中央苏区的反“围剿”等作战立下战功。抗战时期,在120师工兵营为部队的工程建设和战斗保障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在西北战场上,他指挥部队与国民党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重要贡献。
焦玉山
• 个人生平:1915年2月出生于阜南县曹集镇,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营副营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教导大队副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2师34团团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10月逝世。
• 主要贡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负责保卫红四方面军总部的安全,为总部的稳定和指挥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抗战时期,在129师教导大队为培养抗日军事人才付出了努力。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战场和后来的作战中,他带领部队英勇作战,参加了许多重要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国防事业贡献了力量。
张峰
• 个人生平:1922年出生于太和县双浮镇,1938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3师10旅28团营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39军116师346团团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39军116师师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7年12月逝世。
• 主要贡献:抗战时期,在新四军中与日军进行了多次战斗,为抗击日寇、保卫根据地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在第39军的作战中表现出色,带领部队参加了众多战役,为全国解放立下战功。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带领39军116师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等进行了激烈战斗,取得了辉煌战绩,为保卫祖国、维护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官俊亭
• 个人生平:1917年出生于颍上县建颍乡,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32团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5旅14团代团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参谋长、第32军94师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27军第94师师长、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3年1月逝世。
• 主要贡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红四方面军中经历了艰苦的战斗和长征,为红军的发展和革命事业的传承贡献了力量。抗战时期,在胶东军区积极开展抗日斗争,打击日伪军。解放战争时期,在华东战场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及后来的国防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卫国家、建设军队奉献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