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争端两周年,“大输家”出现,企业纷纷在中国寻求机遇

倩倩珠珠 2024-03-03 17:06:33

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随着去年全年各国经济增长数据的出炉,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德国和日本之间的国际排名发生调换,德国反超日本重回世界第三,日媒自然是一如既往的阴阳怪气炒作德国“欧洲病夫”啊,什么什么的。

但令人奇怪的是,日本人酸葡萄心理也就算了,为什么德国人对这个消息也是高兴不起来?不仅如此,为何如今连德国政坛也恐怕面临着地震的风险?

德国深受其害

其实日媒的说法并不无道理,毕竟德国对日本的反超,是双方“比烂”的结果。两国在去年全年的经济都是负增长,只不过是日本下滑的更厉害一些。

德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进入负数,这无疑给世界敲响了警钟。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无疑是欧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然而,由于其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的紧张关系,使得其2024年的前途更加黯淡。

同时德国近年来的一些对华政策也使人心寒。德国政府为了讨好美方,他们提出了所谓的对华贸易“降低风险”的言论和政策,这在当时引起了德国国内国外广泛的批评。

有分析人士称,德国想要在贸易领域与中国一刀两断,这样的策略,其实只是在打击自己。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德国在2024年第一季度对中国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2%。

相反同一时间,欧盟整体对华出口却逐年增加,在去年全年更是上升了2.9%。

这样的贸易逆差让德国在欧洲的贸易地位岌岌可危。虽然目前德国仍是欧盟最大的经济体,但这则数据无疑是一次严重的警告。

如果它不能把对华出口重新拉上去,那么这个欧洲巨无霸的经济,可能会陷入困境。

对中国的出口锐减,对德国来说,可能不只是钱财的损失,更是破坏了德国的整个供应链。

许多德国的车企,如大众、宝马等,都得靠着中国市场巨大的需求,才能维持盈利。现在随着中国市场的萎缩,摆在他们面前的,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问路。

要知道德国制造打得就是质量牌,它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后知后觉,使它在诸如中国,美国这类新能源汽车大手笔投资的国家面前失利。

也让德国的各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失去了优势。

这样的产业生态无疑就可能促使了“技术性衰退”。原本依靠于价格优越的能源资源,以及在供应链上占据有利位置的德国优势,如今也遭到了重创。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德国也在全力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多个项目全力推进,比如奔驰的EQS,宝马的iX,奥迪的e-tron等等。

但是这在世界范围内被称为“技术性衰退”的现象已经初见端倪。

此外乌克兰矛盾的不断激化,也使这场灾难火上浇油。

一连串的战争和挑衅,让乌克兰处在风口浪尖上,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已令乌克兰捉襟见肘。

所以德国在面临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这种安全焦虑,无疑使德国经济面临更大的挑战。

对于战事频繁的乌克兰,欧盟方面的态度显然已经有些吃不住劲儿。英媒BBC早就预言,这场战争将会对欧洲的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

的确,由于军事投入不断增加,包括军费、援助在内的费用恐怕早已超出了欧洲的承受范围。原本能源危机就已经成了德国经济的一大包袱,而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美害苦德国

所以说没办法啊,自从俄国跟乌克兰打响了这场战争后,要说谁受损最严重,除了乌克兰以外那就是欧盟啦。

德国不仅得掏腰包输送大量的武器给乌克兰,而且还得降低自己国内的农业保护关税等等,以便让乌克兰的廉价农产品可以涌入自家的农贸市场。

你说说看,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嘛!

更糟糕的还在后面,德国现在已经陷入全球能源价格高涨的麻烦中,这都是为了应对和俄罗斯可能出现的硬生生断掉联系所引起的能源危机。

为了填补这个缺口,美国成了欧盟最大的供应商,从他家手中买来的天然气竟然已经增至4倍之多。

这样一来,欧洲的产业中心逐渐开始空心化。美国可不会傻乎乎的放过这么一个大好机会,他们用从欧盟赚来的那笔钱补贴那些准备去美国开工厂的欧洲企业。

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这可是给欧洲产业的衰落点了一把火啊。当然,美国对欧洲的剥削可远不只是这样。

他们甚至还打算把已使用多年的乌克兰老旧武器卖给欧洲,让它们用来对付这场俄国与乌克兰之间的纷争。如此一来,欧洲各国终于开始认识到了自身所面临的困境。

最后,我想提到的是美国今年多次尝试向我们推销美债未果后,自然开始逼迫日本、韩国以及德国接受更多的美国债务。

德国就这么被卖了,还得帮着美国人数钱。我们会不禁纳闷,这种事情他们真的没有察觉到吗?

德国企业拥抱中国

德国政府查没查觉到我不知道,德国企业肯定是早都察觉到了。

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报告称,2023年底,德国对华直接投资总额创新高,达到了119亿欧元,同比去年增长了4.3%。

与此同时,德国企业目前正在尝试弥补过去三年的投资空缺,这一时期的对华投资额基本追平了2015到2020年间的总投资。

而且,从去年的情况来看,该国对华投资比例甚至占到了它全部境外投资的10.3%,这打破了自2014年以来的记录。

数据显示了德国大型企业对于中国这个处于快速发展的广大市场的持续看好,他们有意将更多的投资放在这里,以应对近些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引发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实际上,今年1月份,中国德国商会就发布了针对2023/2024年度德企商业信心的相关报告。他们一共收到了足足566家公司关于此次调查的反馈意见。

研究结果很明显印证了,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参与者都计划长期待在我们完善的中国市场中,并且还有一半以上的人更加大胆,他们想要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把他们的投资扩大到全新的规模。

长久以来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已经把他们惯坏了,具备全球最全产业链的我国对于欧洲的这些大企业来说,真的就如同鱼生活在的水里一样不可或缺。

这份报告有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着重描述了中国这个市场的消费潜力非常强大,同时它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也是全世界最完善的,而且这种实力正持续增长并不断提高。

这对于德国和其他欧洲的企业家们来说简直就是无法抵挡的诱惑力。

这个事实也在德国联邦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上得到验证。

这个机构在最近的报道中指出,在2023年,德国跟中国的关系保持得很稳定,双边贸易额竟然达到了惊人的2531亿欧元。

这也证实了,中国已经连续八年稳居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了。

关于中德两国的商业方面的交流,这个频率真的忙不过来,各种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丰富多样。

其实这背后反应出来的问题,实际上是双方对自己所在行业的深刻了解和明智选择。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大众汽车集团,他们就一直在努力推进它们在中国的市场规划。

在去年底大众就宣布,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联合研发新型电动汽车,与此同时沈阳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正式启动,而西门子也加大对成都智能制造基地的投入等。

这些事实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他们对中国市场竞争力的信心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尤其是就在去年,世界著名的德国大众集团决定将他们最大的研发中心设立在安徽的合肥市。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先生公开声明,大众正在全心全意地融入到中国的产业链生态圈之中。

不论德国政府怎么制定他们的对华政策,德国的企业已经用脚投票率先开润。德国企业也选择了他们的“去风险”。

只不过他们的“去风险”是选择纷纷搬迁到中国,“去除德国的风险”。

全球化是今天世界的趋势,任何想要逆全球化的举措都会被历史埋葬,德国企业显然不想成为德国政府的陪葬品。

德国企业还是清楚的,他们很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他们可不会一味奉承美国而选择自杀。

0 阅读:88
倩倩珠珠

倩倩珠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