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交通安全并非现代才有的话题。早在殷商时代,中原大地上的车辆事故便已有记载。商代子央,跨越千年的时光,向我们传递着关于交通安全的告诫: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在今日这个交通繁忙、四通八达的时代,危险也如影随形,我们更要时刻警醒,严守交通规则,确保平安出行。
话说在公元前1250年到前1192年之间,那时的中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大象、犀牛等巨兽漫步其间。大邑商(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河南安阳殷墟)外的某片山地,商王武丁率领着一群猎手浩浩荡荡地追逐着犀牛,尘土飞扬,马蹄声声,好不热闹!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普通的狩猎,竟然会演变成一场惊心动魄的“车祸”!在追逐的猎物的过程中,商王武丁左侧随从的马车轮子突然断轴,失控的车辆撞上了武丁的马车,导致与武丁同乘一辆车的子央坠车。这起事故,虽发生在遥远的古代,却让我们对交通安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但无论如何,这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车辆交通事故记录,让我们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交通安全。
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岸边的殷墟博物馆一楼,“车辚辚 马萧萧”殷墟车马坑遗迹特展展厅内,矩阵式陈列着23座车马坑遗迹,这些马车的木质已朽化为目前的形态,经过考古学家们的剔别,把当时的情景展现在世人面前。
殷墟博物馆阵列的精妙绝伦、气势磅礴的商代文物诉说着辉煌灿烂的商文明。装饰华丽、结构精巧、机动灵活的马车,展现着商王朝卓越的制造技术。殷墟车马坑遗迹特展展示的23座车马坑遗迹,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马车实物标本,更是对3000多年前商文明的生动诠释。
经过近百年探索,殷墟已发掘车马坑90余座,殷墟博物馆内展出的23座车马坑遗迹全部为实物标本,由考古人员整体切割搬迁过来。考古学家对已发掘的殷墟车马坑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商代马车结构得以复原,车马配饰逐渐清晰。商代马车制造集细木加工、金属铸造、雕刻髹漆等先进工艺为一体,工序繁复、庞杂,展现出商代手工业技术的高超水平。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先秦石鼓文记载:“吾车既工,吾马既同。吾车既好,吾马既阜。君子员猎,员猎员游。”讲的是公卿大夫去狩猎,车马队伍浩荡的场景。
殷墟马车均为木质双轮单辕车,由辕、轴、舆、轮、衡、轭等几大构件组成。辕与轴十字交叉,舆置于辕与轴十字交叉的上方,轮分立两旁,衡驾于前方,双轭分置于衡左右,套于马颈。驭手策马,马以轭牵引衡,衡带动辕,辕拉动轴,轴带动双轮前行。辐条16—26根,以18根最为常见。两车轮之间的轨距,大致在2.2—2.4米。轼,“轼”为舆前用做扶手的横木,乘者在车上行礼时必须扶轼以示敬意。
殷人尚右,左为对,以右为上,右车当属主车。殷墟甲骨所见的马车配置为骈马驾车的双车制,以主车和副车为核心组成出行车队,展现了商代马车出行礼制。(王建安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