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小短文,蕴含10个考点,特别是第10个,80%的学生会蒙圈!

君达阅读理解 2024-09-18 03:37:29

少明老师第1895篇原创·持续日更

做语文阅读理解专业提分老师

公众号首发|作者|少明老师

西山看日出

①不登西山看日出,到了昆明也枉然。本来,登高看日出,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富有魅力的乐事。我曾在普陀山看过海上日出,在九华山看过云中日出,在峨眉山看过山顶日出,都各有特色。记忆中,最瑰丽、最壮观、最难忘的一次看日出,既不是高山之巅,也不是大海之滨,而是在昆明的西山。

②登西山赏滇池,美不胜收,诗意盎然。从山脚往上,前面是森林茂密、悬崖壁立的高山,后面是烟波浩渺,气势磅礴的滇池,湖光山色,丰艳多姿,花红水碧,鱼跃鸟飞,令人心旷神怡。再往上,苍松、翠柏、绿柳、修竹,枝繁叶茂,苍翠挺拔。丛林间交响着不同的天然妙曲,鸣蝉纷纷展开嘶哑的喉咙,各种鸟儿竞相用美妙的歌声呼朋引伴,泉水欢快地潺潺流淌,呈现出一派蓬勃的生机。再往上,慢慢地现出庙堂香火,崖刻石雕:玉皇阁、三清殿,石门……四时不谢之花点缀其中,浓荫满地。最后到了龙门。西山龙门背靠悬崖峭壁,前方滇池全景尽收眼底,无遮无拦,悬在山腰,目眩心惊,这里是登山的重要关口,也是观看日出的绝佳位置。

③我在龙门看过两次日出,每次都有不同的风味。第一次,纵目远眺(tiào),滇池一望无际,尽是粼粼微波,海平如镜,东方的云霞越来越红。渐渐地,整个滇池和天空都仿佛着了大火似的,火红一片,那水与天仿佛都被大火熔化到一起,分不清界限。转瞬就在这红海深处冒出一个更红、更亮的圆滚滚的火球,越冒越高,不经意间明亮的火球跳出红色的水面,稳稳当当搁在海面。不久,天空海面的颜色变得橙红、桔红、粉红,太阳在云层里辐射出万道明亮的光柱,西山、滇池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美丽的金光。看着眼前的一幕,________。

④再一次是带着来自台湾的朋友,一大早在弥漫的浓雾中上了西山看日出。沿途浓雾弥漫,除了道路两旁粗壮的电线杆,什么也看不见,汽车不停地按着喇叭,缓缓地蜿蜒向上爬行。到了龙门,天公作美,雾散云开,浮云布满天空,浓一块,淡一块,眼前像一幅褪色不匀的蓝色绸布。滇池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云被,洁白温柔,色彩均匀,茫茫苍苍、平坦整齐,没有棱角,没有折缝,突然云天之间出现瑰丽荣华的色彩,先是拉开了红色的天幕,接着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云海上出现了万道金光,把滇池上的云被照耀成一片片重叠的金色鱼鳞。雄浑的天空,苍茫的云海,壮丽无比,叹为观止。

⑤我认为,昆明西山是看日出的胜地。太阳从地平线上爬出来,本不是奇事,奇的是从何处看日出。

1.标题作用;开头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题目交代了看日出的地点:西山。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西山看日出。

【提醒】常见写景状物文章拟题法:题目就是所写之景,如《春》《紫藤萝瀑布》,有的加地点或形容词等,如《怡人的滨海小城》《城郊“乐土”》

2.开头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开头段作用: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在西山看日出的具体情形,总括西山看日出的感受。奠定全文感情基调,表达在西山看日出令自己难忘。

3.文章是写在西山看日出,作者为何还提及其他地方看日出?

分析:这是衬托手法的运用,作者运用排比,提及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三地看日出,与在昆明西山看日出构成对比,从而突出西山日出的瑰丽壮观,留给作者的印象最深,表达了作者对西山日出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4.第二段,两处划线句你可意识到其作用?

分析:段首句是本段中心句,总括登西山赏滇池的美丽景象:美不胜收、诗意盎然。引出下文对其美景的具体描绘。

段尾句交代西山龙门的地理位置,是观日出的绝佳位置,引出下文两次龙门观日出的情景。使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

5.第二段作者观景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依据是什么?

分析:本段观景,作者是移步换景,依据是“从山脚往上;再往上;再往上;最后到了龙门。”可见作者是按照登山的行踪,由低到高来写所见景物的。

6.第二段作者是从什么感官来写景的?

分析:作者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来写景。茂密的森林、矗立的高山、浩渺的烟波等皆为目光所及,蝉鸣及各种鸟儿的歌声,潺潺的泉水等则为耳朵所顾,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共同表现了等西山一路美不胜收,诗意盎然的特点。

7.简要分析第2段的语言特色和作用!

分析:本段紧扣景物特点,形象生动描绘所见景象。多用四字句,如“美不胜收、诗意盎然、丰艳多姿”等等,节奏简短明快,契合西山的勃勃生机的特征。参有长句,长短结合,句式具有参差交错美。而且还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写出了鸟儿们叫声和泉水声的悦耳,使得情景交融,表达了自己登山观景的喜悦心情。

8.第3段划线句又是一个总括句。结合文意,在第③段画横线处补写出作者第一次在龙门看日出的感受。

分析:我的心也随着波澜起伏的滇池一起荡漾,一刹那间,又觉得有一些闲适,有一些惬意。沐浴着阳光,这份温暖一直由脸上,渗透到心里。

9.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和链接材料在写景描写中的共同点。

【链接材料】

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马克·吐温《登勃朗峰》)

分析1: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选文将日出时金光照耀下的云被比作金色鱼鳞,生动形象写出了日出时云海壮丽无比的特点,【链接材料]将云比作蛛网游丝,生动形象地描绘白云的精美柔细的特点。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妙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分析二: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选文将云被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被柔美均匀、平坦整齐的特点。【链接材料]将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白云的精美柔细的特点。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妙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方法链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手法)十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十具体化(写出了……(景物特点、内容、心理)十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

10.思考:第5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本段表达方式是议论,画龙点睛。表明昆明西山是作者认为看日出的胜地,西山日出与众不同。体现作者对西山日出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END···

「阅读理解训练营会员课」

是一个0基础

提高阅读理解成绩的会员课

累计服务3.4W+学生

专注语文阅读理解提高

0 阅读:1

君达阅读理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