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马死了扣工资弓箭要花钱自备清军给满清皇帝打工一不小心就赔本

梦人勇敢逐梦飞翔 2025-02-11 20:56:18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军队,本该是国家的脊梁,可在清朝,八旗军和绿营兵的日子却不好过。

他们不仅要为皇帝卖命,还得自掏腰包养马备箭,稍有不慎,连工资都要搭进去。

战场上拼杀不易,战场外的生存更是个难题。

清军讲究骑射,可战马和弓箭可不是白来的。

士兵们领到的军马,死了要赔,丢了也要赔,而且赔偿标准明码标价,一匹马十两银子。

顺治皇帝定下这规矩,康熙又细化了补充,南方士兵养马三年内死掉或丢失,得按年赔付:第一年赔七两,第二年六两五钱,第三年六两,部队里的战友还得一起分担损失,连长官也得掏腰包。

北方士兵的期限更长,五年内出事都得赔,前三年赔得和南方一样,到了第四年、第五年,赔偿才逐渐递减。

要是一个士兵连死几匹马,五六个月的军饷就没了,甚至可能一年白干。

可战场上,马匹可不听命令。

准噶尔人最喜欢趁夜摸进清军营地,牵走几匹战马就跑。

清军士兵一听马叫,脑子一热就追出去,一方面怕丢马赔钱,另一方面也怕长官连带受罚。

可准噶尔人不是吃素的,往往设好埋伏,等着清兵自己送上门。

等追出去的士兵发现不对劲,已经晚了,死伤惨重不说,马还是没了,赔偿照样要扣。

除了马,弓箭也是一项大开销。

按清朝祖宗的规矩,八旗士兵的弓箭不由朝廷配发,而是自备。

乾隆皇帝甚至特意强调,战箭费用朝廷不报销。

一百支战箭要八两银子,士兵每次出战至少得带五十支,一场仗下来,如果箭射光了,又没能回收,那就等于半个月工资没了。

在清朝初年,八旗军打仗还能靠劫掠补充损失,但到了康熙、乾隆年间,天下太平,战场主要是对付准噶尔、廓尔喀这些边疆势力,这些地方穷得叮当响,打赢了也捞不着多少好处。

士兵们一边要养马,一边要备箭,战斗的成本全由自己承担,打起仗来自然小心翼翼,生怕赔得倾家荡产。

到了晚清,袁世凯的新军也继承了这套“军马赔偿”制度。

由于北洋军使用的炮车沉重,蒙古马拉力有限,每年都要损失三成的马匹。

袁世凯翻出祖宗规矩,要求士兵每月扣除一两银子作为“马价”押金,连扣十个月,要是马死了,直接扣十两银子,兵士们叫苦不迭。

有人说,清朝的军事衰败,除了官僚腐败外,也和这种“军队自负盈亏”的制度脱不开关系。

士兵们不是不想拼命,而是拼不起。

打赢了拿不到好处,打输了反而要赔本,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战无不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