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 张慧,今年 38岁,出生在一个 小县城。在我们家乡,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而我,就是那个被忽视的“多余的人”。
我初中毕业后,成绩还不错,想考高中再试试大学的机会,但父母却认为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反正迟早是要嫁人的,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补贴家用。
于是,我16岁就被送到南方的工厂打工,每个月省吃俭用,把大部分工资寄回家,只留下一点点零花钱。
那时候,我的梦想很小,只希望能攒点钱,以后能有点自己的生活空间。
后来,经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公 李军。
他是个 踏实肯干的普通工人,虽然工资不高,但对我很好。
结婚后,我们在 小城市 里安了家,日子虽然不算富裕,但也算平稳。
我在一家 商场做收银员,工作虽然辛苦,但比起在流水线上干活,已经算好了。
我们有个 8岁的女儿,聪明乖巧,是我的心头肉。
我的弟弟 张强 比我小三岁,从小就是家里的宝贝。
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哪怕家里再穷,也要让他上大学。
最终,他考上了一所普通本科,毕业后在老家县城里找了一份普通的文职工作,工资不高,但父母仍然觉得他是家里的骄傲。
去年,他的儿子 小强 考上了我们这座小城市的一所重点高中,父母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让侄子住我家,说这样能省下住校费,还能照顾得更好。
可我一听,心里就犯了嘀咕。
我们家只有 一套小两居,我女儿一个房间,我们夫妻俩一个房间,哪还有多余的地方给侄子住?
再说,侄子正是青春期的男孩,和我女儿一个房间肯定不合适。
让他睡客厅?
那我家客厅本来就不大,每天进进出出,影响我们一家人的作息。
于是,我一口回绝了这个要求:“爸,家里实在腾不出地方,小强还是住学校吧,这样更方便学习。”
可没想到,我的拒绝,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让家里炸开了锅……
我以为自己说得已经够清楚了,可没想到,父亲的电话接连不断地打了过来。
第一通,他语气还算平静,劝我好好考虑,说家里能省一点是一点,住校不仅贵,还没人管,影响学习。
“你这个做姐姐的,一点都不想着弟弟的孩子!”
“我们家当初供你弟弟读书容易吗?你现在过上了好日子,就不管娘家了?”
“你别忘了,你也是张家的人,娘家有事,你就该帮!”
我听着电话里父亲愈发激动的声音,心里又气又委屈。我小时候想读书,他们说“女孩子读书没用”;现在弟弟的儿子读书了,我就该无条件支持?凭什么?
母亲的电话也随后打了过来,语气比父亲稍微柔和一点,但话里的意思是一样的:“慧慧,妈知道你有难处,可是家里真的没办法了。”
“你弟弟刚刚给小强交了学费,手头也紧,你帮帮忙,让小强住你家吧,就当是帮家里渡过难关。”
我冷笑了一声:“妈,弟弟手头紧?他前几天才换了辆新车,朋友圈里晒得可开心了。”
母亲语塞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你弟弟是男的,家里指望着他撑门户,你帮帮他,他以后才有能力回报家里啊。”
“那我呢?我就不用回报家里?”我忍不住反问。
母亲沉默了一下,最后轻轻地说了一句:“你是嫁出去的人了……”
母亲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
小时候,家里虽然穷,但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弟弟寻找机会。
弟弟喜欢篮球,父母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双名牌篮球鞋,而我想要的课外书,却被一句“女孩子看书有什么用”给堵回去了。
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我兴冲冲地跑回家要50块钱报名费,母亲却皱起眉头说:“女孩子去什么春游?在家帮着干点活不好吗?”
可是两天后,弟弟的学校组织秋游,他不仅顺利拿到了报名费,还额外得到了零花钱。
我当时年纪小,只觉得委屈,但并不敢反驳。
而现在,我的女儿也要被这样对待吗?
第二天一早,手机又响了。这次是弟弟 张强 打来的,语气比父母还要冲:“姐,你什么意思?不就是让我儿子住你家几天吗?你至于这么小气?”
“那你让你女儿跟你们睡一个房间,把房间空出来不就行了?”弟弟理直气壮地说。
我气笑了:“凭什么啊?你儿子要读书,就让我女儿让房间?她也是孩子,她也需要自己的空间!”
弟弟冷哼了一声:“你女儿是个丫头片子,有什么空间不空间的?你小时候不也一直跟爸妈睡吗?”
听到这句话,我的心猛地一沉,所有的委屈瞬间涌上心头。原来,在他们眼里,女儿就是不值钱的,随时都能被牺牲的。小时候是我,现在轮到我的女儿了。
03
接下来的几天,我的手机安静得可怕。
父母没有再打电话,弟弟也没有再联系我,家里的群聊里,所有人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其他事情,仿佛我根本不存在一样。
我知道,他们是在冷处理我,等着我认错,等着我低头。
可这一次,我没有再妥协。
我不想让我的女儿,重复我小时候的经历。
我是嫁出去的女儿,可我不是任人驱使的工具。我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生活,更有权利,去守护我的小家,而不是一味地满足娘家的期待。
我知道,以后回娘家,可能会面对许多冷嘲热讽,甚至可能真的回不去了。
可我不后悔。
因为这一次,我终于为自己活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