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时期,人们面对自然环境限制而做出的妥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也并非“牢不可破”。
在今年的高校热搜中,一则“不靠海为啥也能搞船舶”的话题将哈尔滨工程大学推向“顶流”。在这一话题下,“深海定位系统”“蛟龙号”“奋斗者号”等与哈工程有关科研成果呈现在大众面前,许多考生惊奇地发现,哈工程原来是我国最“懂”海洋的高校之一,其中该校的水声工程学院更是为我国船海领域培育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据悉,今年哈工程水声工程学院光是保研至本校的本科生就有90多人,加上保送其他院校的本科生,该学院今年的保研率就已超过30%,如果再算上自行考研的本科生,水声工程学院总体升学率可突破75%。
(水声工程学院2024届保研名单(部分))
升学率超过七成、保研率高于部分985高校,哈工程水声工程学院可谓是性价比“拉满”。要问水声工程学院为何如此优秀?在小编看来与以下几个“一流”不无关系。
好专业,大师“造”,一流的师资队伍是水声工程学院发展的最大底气。以杨士莪院士为先驱,我国第一个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在哈工程诞生,由他编写的《水下噪声原理》《声学原理》等教材不仅在相关领域具备开创性意义,更在此后70多年里深刻影响了我国水声学科的发展与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仅杨士莪院士一人就累计培养了11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多数已经成长为科研及学术骨干,我国水声领域的三名工程院院士都曾受他指导。
在如今的哈工程水声工程学院,更是云集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工信部首批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等高层次人才及教研团队,推动哈工程水声工程学科走向“一流”的高度。
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哈工程水声学科均位列第一;该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亦是哈工程的一张王牌,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同样名列全国第一。
但是,哈工程并未就此满足,在水声工程学科的基础上又陆续衍生出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海洋信息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获批设立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突破“卡脖子”难题,填补我国相关领域技术空白提供智力支撑。
卫戍领海,听懂“深蓝”。水声工程学院始终以一流的科研成果引领着“中国水声”的发展。几十年来,相关科研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落点水声测量系统”研制;主持设计并建造中国首个针对低噪声水洞研究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采用全球首创的全海深AUV双向高速通信技术,助力“悟空号”AUV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10896米的深潜记录......
“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如今,哈工程水声工程学院已是国家水声事业发展的人才库、专家库和水声技术基础研究中心,我国水声行业6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70%以上高级专家都从这里诞生,“中国水声”的力量不断走向更广阔的深海。穷尽科研知识,探索真理边界,高质量保研还得看哈尔滨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