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被爸爸逼零下13度裸跑的小男孩,如今他的人生如何?

笑看风云说事阿 2025-02-23 14:36:01

阳光透过窗子洒在桌面上,你是否还记得十二年前那个震惊全国的视频?

一个小男孩在冰天雪地里,穿着一条黄色短裤,瑟瑟发抖地呼唤着冷酷的父亲。

这段视频不仅引爆了网络,也掀起了关于“棍棒教育”的激烈讨论。

人们指责那位冷血的父亲的同时,也不禁好奇:如今,这个小男孩过得怎么样?

激烈的鹰式训练:从早产到超越

这个小男孩名叫何宜德,他的父亲何烈胜从最初就是个与众不同的父亲。

2008年,何宜德在出生时,由于母亲意外摔倒,不得不提前来到这个世界。

医生说何宜德可能会有脑瘫的风险,这对原本出身军人家庭的何烈胜无疑是晴天霹雳。

何烈胜干脆决定用他的方式救儿子。

他开始了严酷的鹰式训练。

将刚出生仅三个月的何宜德放进仅有25度的水池,尽管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何烈胜却依旧严格执行他的“锻炼计划”。

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何宜德逐渐适应了冷水。

医生惊喜地发现,何宜德的健康正在好转。

尽管何宜德受到了严格的体能训练,但何烈胜相信,这是给他未来铺路。

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

这样的训练自然不会止步于寒冬腊月的冷水。

何宜德每一年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

1岁暴走、2岁徒步、3岁爬富士山、5岁驾驶固定翼飞机、6岁徒步沙漠。

这些听起来超乎寻常的经历,每一项都如同特技表演,而这些对何宜德来说只是日常。

不仅如此,教育上也不含糊。

7岁那年,他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开始学习管理。

12岁进入南大的本科课程,14岁赴圣保罗大学攻读博士,15岁拿到剑桥大学的博士后通知书。

这样的简历,令很多成年人都望尘莫及。

总是走在前面,这个小男孩似乎拿到了人生的快速通行证。

可是这样的高压生活,真的适合一个孩子吗?

他的内心又是如何看待这些成就的呢?

努力的代价:无限的压力

何宜德曾说道,“我就像一台永动机,不能停下来,否则就会被父亲认为逊色。

别人家的孩子可以睡懒觉,他却体验不到温暖的被窝;别人享受假期,他则要钻研书本,苦学古文;别人随心选择兴趣,他却只有一个选择——跟随父亲的安排。

有一次,何烈胜带着何宜德去拜访校长,因为宜德忘记打招呼,何烈胜罚了他100个仰卧起坐,即使是节日也不例外。

还有一次,何宜德不喜欢吃苦瓜,但为了培养他的“吃苦耐劳”精神,父亲必让他吃完20片苦瓜才允许吃别的饭。

所有的这一切,渐渐让何宜德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轻松和欢乐。

时间久了,你在何宜德的眼中看不到孩子般的天真笑容,他就像个小大人,变得圆滑且谨慎。

一些网友指出,他的语文基础并不好,所谓的剑桥博士后不过是短期培训罢了。

这种争议充斥在何宜德的教育历程中,很多人开始质疑这样的付出是否值得。

鹰式教育的争议与反思

早在1910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鲍里斯也曾进行过类似的高压教育。

他将儿子培养成为看似无所不能的天才少年,然而最终,却得到了一个逃离家乡、隐姓埋名的作家西迪斯。

这是否是在重复同样的错误,我们无法预见。

何宜德会不会有一天也厌倦这样的生活,甚至反弹到基础呢?

教育,本应是因材施教,无论是放养还是约束,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和需要。

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不在于让他们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而是尊重他们天性,给予他们适宜的环境和机会。

何宜德的故事,除了让人惊叹,还有更多的反思与讨论,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结尾或许可以这样说:教育之路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辰。

父母能做的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在适宜的土地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让我们记住,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一个完整的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