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任期间坚持一条铁律,行贿对他不管用

大国知史 2025-03-19 16:47:24

前副总理田纪云,只有中学文化水平,却从一个农家小子,走进了中南海。

或许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对他不是很熟悉,自2003年离休,田总理离开公众视野已经20多年。

回顾田总理一路晋升之旅,他的努力与坚守可想而知。

但更与他在任期间坚持的一条铁律,扯不开关系。

与“钱”字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他,始终生活朴素。

在任期间婉拒所有宴请、礼品,让所有人清晰地认识到:行贿对他不管用!

田总理是怎样为官的?离休后他他又过着怎样的退休生活?

人生拐点——智斗土匪

从一个普通的农家泥腿子,到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一生经历过很多次的人生拐点。

但这其中,说起惊险程度,最让人印象深刻,还要说起那次运送银元的惊险经历。

那是在1949年的3月,战争胜利的曙光近在眼前。

党组织特意选调了部分干部,组成新解放区的领导班子。

田纪云也是在此时被选入赣东北行署的候任班子。

而当时的他刚与新婚妻子李英华完婚。

彼时田纪云任总会计,李英华任出纳。

夫妻二人都负责财政方面的工作。

根据作战人任务,夫妻二人不久便随二野五兵团行军南下。

1949年,随田纪云一起南下的李英华

作为财务负责人,田纪云要负责整个部队的银钱工作。

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解放区的货币在“蒋管区”是不流通的。

所以田纪云夫妻南下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就是安全将五兵团的物资——两马车的银元,安全押送至目的地。

整个运送过程,梅雨季节阴雨不断,道路泥泞不堪,马车常常无法行走 ,得人力抗箱子这些对田纪云来说,都不算什么。

最困难的,还是当时江西地区的环境。

不仅国民党残匪尚未肃清,还有各路土匪横行。

以致南下干部被匪徒杀害的情况,时有发生。

所以行进途中,田纪云每天都紧紧绷着神经,就怕银元有什么闪失。

还好过程有惊无险,将银元安全送到了江西上饶。

还有一次是在1950年,解放军进驻贵州后。

西南地区的后勤供给出现了问题。

有着丰富后勤经验的田纪云,便被杨勇司令员“抓”了过来,负责部队后勤工作。

田纪云

由于西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自然环境也很恶劣,运输交通十分不便。

时年8月,田纪云接到任务,要带着一个武装排,前往重庆运送一批盐巴和布匹。

回程中遭遇一伙土匪袭击,慌忙间田纪云掏出手枪反击,却发现枪竟然打不响。

幸好他果断应对,让驾驶员直接开着卡车冲了出去。

再加上同志们的机智应对,终于平安地将物质运回了贵州。

长期财政工作的经验,廉洁务实的作风,加上面对惊险的沉着,让田纪云很快得到领导赏识,不久即被提拔为贵州省财政厅科长。

“依法治官”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写进纲领性文献。

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彼时那个阶段,田纪云刚结束了副总理任期,改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副书记,并继续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

“法治”概念的发展,田纪云的十分关注并大力支持。

2016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文集——《田纪云文集·民主法制卷》。

内容概括了田纪云从1993年到2004年期间,关于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文章、讲话、谈话,共计44篇。

期中,最令人深刻的有这样一个概念——“依法治国重在依法治权、依法治官,而不是治老百姓。”

故而他十分重视“监督”机制,并把监督制度看作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柱。

一个国家领导人,把“监督”挂嘴边,好像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但田纪云敢这么做,在于四个字“问心无愧”。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年代,还是他后来当了国家领导人之后,半辈子与钱打交道的他,始终以清正廉洁的党风严格要求自己。

就以他的孩子们来说。

田纪云与妻子李英华,一共孕育了四个子女,全都参加过上山下乡运动,却没有一个子承父业,或者受父辈“关照”走上仕途的。

老大是长女,曾下乡当过知青,后来又当过兵,老二也是个女儿,也下过乡、当过工人。

老三、老四两个男孩,也是做了普通工人。

四个子女从来没有因父母的权力和影响,受到过任何有待,全都靠自己的勤奋工作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对自己的子女尚是如此,对于行贿之事,自然更是深恶痛绝。

在田纪云看来,长期在边远地方工作他,能够在中南海度过12个春秋,实在是一件令人终生难忘的经历。

回顾这段经历,他曾提到过四点令他感受最深刻的传统风气。

其中有这样一条——“任人唯贤、五湖四海”。

他任职期间,最主要一个职责是“管干部”。

但没来没人敢跑到他面前要官要职。

他提拔了很多干部,也从来没人因此请他吃饭,或者送礼给他,因为他们不敢,也清楚知晓田纪云的为人,以及对他们的要求,为民。

但同样的是,却也从来没听说,他那时提拔起来的干部,有哪个因腐败而落马了的。

退休,关键是“休”

如今的田纪云已经离休多年,平时也甚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偶有提及也是在一些新闻稿中出现一个名字。

我们都知道,我国独有的政治文化中,在任的国家领导人工作十分繁重。

但在“交出权柄”退休之后,离开了工作岗位,也离开公众视野之后,很多人也会好奇,他们是怎样度过自己的退休生活的呢?

比较熟悉的一种情况是,有些老领导们会在教育,或者慈善方面,尽一份力。

比如关注一些偏远教育、扶贫教育,或者做一些党史修建方面的活动等等。

但也有很多人和田纪云一样,选择“回归自己”,像普通百姓一样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除了偶尔会和朋友出去吃吃饭、聚聚会之外,他就像多年前一直想要多点自由时间一样,过着悠闲又平淡的生活。

看看电视、看看书,再花点时间回忆纪念一下,写写文章,总结一些经验教训。

有写文章得来的稿费,就捐给老家做教育基金,或者寄给夫人老家的希望小学。

除此之外,他还培养了一项兴趣爱好——收藏书画作品。

后来他把自己的大部分藏品,都捐给了中国美术馆。

对此他表示说,这么做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够欣赏,那么那些离开了的艺术家也能含笑九泉。

但有两幅字,他却没舍得捐。

一幅内容是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另一幅则是“雏凤清于老凤声”。

这两个作品都是"新中国大掌柜"——陈云,留给他的。

或许是因为他们都曾是国家经济领域工作领域的从业者,感触更深。

对于这些远离政治中心,普通平淡的生活,田纪云没有什么不甘心,反而有一种怡然自得其乐的满足感。

就好像他曾经说过的,“领导干部退休,关键是要‘休’。”

所谓”长江后浪逐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跑完了革命这场接力赛中自己的那一棒,就该安心休息,千万别对现任领导人还指指点点。

0 阅读:84
大国知史

大国知史

世界万花筒,五彩斑斓任你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