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在现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已经算不上稀罕事了,可这位来自山东的神童还是让全国为之震惊。
年仅3岁,便已识得3000汉字,5岁便可背诵490首古诗词,认识600多个英语单词,6岁更是登上央视参加知识竞赛,力压一众高材生,最终夺得央视冠军。
可随着名气的大涨,人们越来越觉得他会是下一个“伤仲永”。
那么,已经过去8年时间,这位昔日的神童如今是怎样的?
“神童”王恒屹王恒屹从3岁开始就能认识三千多个汉字,别人家孩子还在认拼音的时候,他已经能快速记忆并背诵许多复杂的古诗词。
有时候家人念一句诗,他不用重复几遍,几乎立刻就能记住,并且脱口而出,如此出彩的表现引来了不少节目组的邀请。
3岁那年,王恒屹受邀参加了江苏卫视的儿童节目《了不起的孩子》。
他在节目中流利地背诵了多首古诗,不仅如此,当主持人请他解释诗句的含义时,他也能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得头头是道。
节目播出后,王恒屹的才华迅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2018年,年仅5岁的王恒屹受到央视的邀请,参加了一档大型节目,在节目中,他熟练地背出了多首古诗,甚至还诵读高中课本中的豪放诗作《将进酒》。
观众们都被他的表现征服,纷纷称他为“行走的中华小诗库”。
2019年,王恒屹再次出现在《挑战不可能》的舞台上,这一次的他舞台上解释出五百多首古诗词的含义,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场“古诗九宫格”挑战。
他仅用5秒钟,就准确识别并背诵了十首随机选出的古诗,整个过程毫不犹豫,几乎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五岁孩子能够做到的事情。
那一次,他的实力再一次震撼了观众,让所有人看到了他的成长与进步。
到了2020年大年初四,王恒屹站在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
挑战环节里,他对答如流,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犹豫,无论是判断诗句出处还是回答对战选手的提问,他都表现得游刃有余。
在现场,他遇到的选手大多比他年长十多岁,有的人甚至是资深的诗词爱好者,但他依旧能一次次突破难关。
最终凭借着深厚的诗词储备和超乎年龄的稳重,成功夺得桂冠,这场比赛,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个小男孩身上的无限可能。
为此很多人想要知道,王恒屹的家人是如何培养他的。
神童的诞生2013年,王恒屹出生在山东青岛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他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常年在上海打拼,而年幼的王恒屹则留在青岛,由退休在家的奶奶何霞照顾。
何霞坚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学校教育,她非常注重王恒屹的家庭教育,不给他压力,也不苛求他成绩要有多好,但她坚持去启发他的兴趣和潜力。
每天,她都会给王恒屹读古诗、儿歌,还有《三字经》和《弟子规》这样的国学经典。
那些古老的诗词在她的口中被解释得生动有趣,不是简单地让孩子死记硬背,而是用王恒屹能够理解的语言,耐心地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和道理。
比如在讲“床前明月光”时,她会描述出李白当时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告诉他“家”在每个人心里都是温暖的地方。
这样深入浅出的解释,让古诗变得有温度,也引发了王恒屹对文学的兴趣。
何霞还经常带王恒屹去图书馆,让他在一排排书架间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慢慢培养他的阅读习惯。
闲暇时,他们会一起去公园,观察植物的生长,寻找树叶上的虫子,认识各种小动物。
何霞还带他参观博物馆,站在那些古老的文物和历史标本前,她会耐心地讲解它们背后的故事,让他对历史和科学产生兴趣。
在教授知识时,何霞更是想方设法地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比如教数学时,她会用积木或者糖果演示加减法,让王恒屹通过形象的画面理解数字的概念。
教语文时,她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把新的汉字融入情节中,这样孩子不但记住了汉字,还记住了故事情节。
而在学习古诗时,她甚至会配上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念到“举头望明月”时,就示意他抬头望向天空,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让诗句变得鲜活,也牢牢印在了王恒屹的脑海里。
也许正是这样的启蒙方式,才让王恒屹很早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一岁半的时候,他就能背诵奶奶教的古诗,有时候何霞刚念一遍,他就能跟着背出来,而且记得准确无误。
他的这种过目不忘的本领,不仅体现在诗词上,连听过的故事和看过的画面,他都能复述得有模有样。
等到三岁时,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远超同龄人,很多词汇用得恰到好处。
何霞觉得这样的天赋实在难得,于是随手拍了一段他背诗的视频,发到了网上。
可随着事态的发展,人们变得不再夸赞而是质疑,有人担心他可能会重蹈“方仲永”的覆辙,小时候聪明异常,但长大后却泯然众人。
有些人认为,他是被拔苗助长的产物,而且如此早的曝光和社会关注会对他的成长造成影响,甚至可能毁掉他本来可以拥有的快乐童年。
他们说他只是记忆力好,擅长背诵,但却缺乏真正的创造力,未来或许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激流勇退就在众人对王恒屹的事情争论不休时,王恒屹却消失在了网络上,悄然回归了校园生活。
他的选择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每天早晨背起书包上学,下午写作业,课间和小伙伴追逐打闹,放学时和同学们笑着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才是一个孩子最自然的生活模样。
在学校里,王恒屹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锋芒毕露,他没有炫耀自己的才华,相反,他变得谦逊而低调,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和同学们一样举手提问。
他甚至成了老师的小助手,课间时帮忙发作业本,或者替老师收拾讲台,做得一丝不苟,只是,在语文课上,他的才华还是会不经意间展现出来。
比如老师讲到一首古诗时,王恒屹总能带着一种特殊的理解,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把那些枯燥古板的诗句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剧场。
原本对古诗词兴趣寥寥的孩子们,都被他讲得入了迷,甚至开始争先恐后地背诵诗句,这样的变化,让语文课堂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
王恒屹的家人对此倒是格外欣慰,奶奶何霞觉得,诗词从来都不是什么孩子谋名逐利的筹码,而是滋养心灵的甘泉。
她说过很多次,王恒屹从小与诗词结下的缘分,就是因为诗句中的美好意境和故事,触动了他的心灵,成了他生命中一盏亮着的灯。
而如今,这盏灯还在平凡的校园生活中愈燃愈亮,仿佛照见了王恒屹前行的方向。
他的父母在上海打拼,为家庭努力的同时,看到儿子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热爱,也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王恒屹自己也有了一个小小的梦想,他说过,长大后想要成为一名历史老师,把古诗和历史故事讲给更多的孩子听。
这个梦想并不遥远,因为在学校里,他已经开始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
他在班级里开设了一个“历史小课堂”,每天课间时,他会拉着几位小伙伴,把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历史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小伙伴们都喜欢这样的“课间饕餮盛宴”,有的同学甚至会因为一首诗,专门去图书馆找更多的书来看。
参考文献中国青年网——2022-03-15《不愧是在《中国诗词大会》长大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