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部队在前线打仗,家属有时候也要一起行军转移。对部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包袱,因此家属一般情况会安置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后方。

家属一般都会集中起来转移,老弱病残孕的情况,让在前线打仗的指战员也是很惦记,生怕在转移时与敌人不期而遇。
1947年,上级决定将西北野战兵团与地方部队,统归彭老总指挥。下辖警一旅的家属一百余人,在旅后勤部长徐清率先撤退到晋绥地区。这里是贺老总率领的部队在抗战时期就建立起来的根据地,敌人正规武装不多,也不是敌人重点进攻的对象。
当时的进攻重点是陕北,敌人纠集十几万兵力。因此部队家属需要转移,让部队轻装上阵。如果没有妻儿的不用担心,有了妻儿的指挥员还是时时刻刻惦记,有没有抵达指定地点,没有与敌人遭遇。

当部队与他们失去联系后,前线指挥员的心更是多几分担忧,一边打仗,一边牵挂家人。警一旅旅长高锦纯几乎每天都要拿着徐清发来的电报,趴在地图上核对位置,划一根向前延伸的红线。根据他们的速度,也多少能知道他们的情况。
没成想,敌人截获电报后,还以为是我军主力,就派兵尾随追击。高锦纯的心也是提到嗓子眼里,对副旅长刘懋功说:不好了!家属队可能凶多吉少。刘懋功一边安慰旅长可能是电报故障,或者其他情况,不要太担心。实际上他内心也很紧张,妻子带着孩子离开的时候都有万全准备,一旦遭遇敌人被俘,不会被生俘。
就在他们焦急等待着,贺老总从晋绥发来电报说家属队安全抵达,指战员们都心情立刻变得轻松起来,一心与敌人交战,不再分心。
其实,家属队在路上也遇到很多意外情况,虽然没有遭遇敌人,可有些孩子却不在了。
旅长高锦纯不满1岁的孩子,在行军途中放在骡子驮的大筐中,因为捂得太紧,孩子闷死了。因前线战事紧张,就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他。很久之后,他才知道,内心是懊恼和愧疚的。副旅长得知旅长的孩子出事后,本来要去宽慰他几句。但他告诉副旅长一个消息:你的女儿也没了,也瞒着你呢。

刘懋功得知后,一时缓不过来。家属队在出发前,旅副政委的警卫员去山上打野鸡改善生活,孩子们都在看热闹。他的女儿才两岁,被勤务员抱着。没想到打枪时,子弹碰到石头上,跳弹后打中女儿的肚子,当场就不行了。马上就要两岁了,就在一次意外中没了。给妻子的打击太大,失去孩子后还独自忍受着痛苦。但妻子怕影响到他的情绪,瞒着没有说,也不让别人说。
也就是说刘懋功的女儿去世的更早一些,旅长可能早已经知道,只是瞒着他没有说。当高锦纯得知儿子没了后,悲痛的心或许没有忍住,还是说了出来。对于孩子的离开,让这对夫妻几十年里一直叹惜,每当提起来泪水盈眶。
战争年代不仅战场上有伤亡,后方也有意外,因为革命失去至亲,不能与孩子相聚在一起的不胜枚举。他们为今天的和平作出很大牺牲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