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湘十二楼
编辑|潇湘十二楼
前几天,咱们国家解放军演习时的一个操作,直接把潇湘给看爽了。
2025年4月3日清晨6时47分,台湾南部屏东县恒春镇外海24海里空域,一架美军RC-135W电子侦察机与解放军歼-15舰载机上演了一场激烈的空中对峙。

整个对峙持续了近20分钟,整个过程都被岛内无线电爱好者全程监听,而且台媒一句“竟遭解放军战机拦截”的措辞,可以看出,在岛内一些人心目中,美军的地位有多高,也暴露这些人卑微的嘴脸。
下面就让潇湘带着大家回顾一下整件事情的经过。
4月1日-2日,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展开代号“海峡雷霆-2025A”的联合演训,山东舰航母编队协同歼-15舰载机、055型驱逐舰等主力装备,完成对台岛东部的海空封锁演练。
4月3日晨6时47分,美军RC-135W侦察机自冲绳嘉手纳基地起飞,经巴士海峡逼近台岛南部24海里毗连区,试图收集解放军航母编队撤离动向及电磁信号数据。

6时50分,山东舰航母起飞的歼-15战机迅速抵近拦截,通过无线电发出警告:“美国军机,你已进入中国台湾24海里区域,请立即说明意图并离开!”美军飞行员则坚称“在国际空域合法飞行”,双方展开战术机动对峙。
7时05分,在解放军战机连续伴飞施压下,美军机最终转向撤离至琉球群岛方向。
此次拦截的歼-15舰载机隶属山东舰编队,其航迹与航母位置高度关联,显示解放军已形成“舰机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

美军RC-135W作为电子侦察主力机型,此次飞行全程开启ADS-B信号,意图试探解放军演习后的空域管控能力。
台媒在事件描述中频繁使用“竟”字,如“美军机飞越恒春外海空域,竟遭解放军战机拦截”,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解放军行动的错愕。
部分媒体甚至宣称,24海里毗连区“不受单一国家管辖”,试图为美军行动寻找法理依据。
由此可见岛内对美军“神话滤镜”的依赖,已经让台媒自己对美军达到了盲目的地步。

台媒长期渲染美军“驰援台海”的承诺,但此次事件中台军F-16、幻影2000等战机全程未升空,暴露出其面对美军挑衅时的被动。
解放军近年已常态化越过所谓“海峡中线”,并在台岛24海里内实施警巡。此次拦截进一步证明,台军传统防空纵深被压缩至“贴身监视”范围。
2024年,解放军军机进入台“防空识别区”超千次,其中31架次在“海峡雷霆”演习期间直接抵近台岛海岸线。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军在解放军围岛演习中多次避让,其航母打击群甚至一度后撤至菲律宾海。
此次抵近是美军典型的“切香肠”战术,想通过渐进式试探摸清解放军底线。4月2日,美军已派出P-8A反潜机、E-3预警机等多型飞机从不同方向接近台岛,均遭拦截。

目前,我国解放军区域拒止能力已经升级,山东舰编队前出巴士海峡,与陆基火箭军、空军形成“海空一体”封锁链。美军印太司令帕帕罗曾坦言,解放军构建的“1600公里死亡闭环”使美军航母生存率不足30%。
法律与军事联动:24海里毗连区警巡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谈判同步推进,既展示实力又管控风险7。
台海未来态势在潇湘看来是明朗且利好的。

如今美军介入空间已经收窄,美陆军战争学院3月兵推显示,若台海冲突爆发,美军主力选择远离第一岛链,依赖远程导弹实施“迟滞战术”,而非直接介入。
“台独”幻想也已经破灭,五角大楼要求台军“抵抗30天等待援军”的指令,遭岛内舆论嘲讽:“乌克兰苦等3年未见美军,台湾能撑3天?”
从2024年歼-35隐形战机亮相台海,到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部署,解放军正以“进逼、慑封、毁瘫、锁控”四步战略,系统性瓦解“台独”生存空间。

台媒的“诧异”背后,实为不愿直面两岸实力对比逆转的鸵鸟心态。
当美军侦察机在歼-15的凝视下铩羽而归,台海“禁飞区”的轮廓已愈发清晰,这片空域的未来,注定由中国军机的航迹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