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冲突,掀动内乱,建国后最严峻的外部危机—中苏边境争端始末

谈谈旧历史 2024-09-06 09:37:17

作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自卫反击战”,“印度”和“越南”这两场战争都离不开一个国家的影响——那就是苏联。无论是哪个战争,都是建立在我国与苏联交恶的背景之下。

像是毛主席想不清楚的印度入侵原因,就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当时除开需要对台湾进行防御,对美国警惕之外,还需要分出很多兵力警惕苏联的南下入侵。在国防力量上较为虚弱,让印度以为有了可乘之机。

这不禁有了一个问题,为了抵抗苏联的入侵,我国当年究竟在边境安插了多少兵力?如果战争真正爆发,我国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去抵挡苏联?

决裂 冲突 驻兵

在赫鲁晓夫即位,对苏联采取“修正”政策,全面推翻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成果后。毛主席对此极为不满,在报纸上发表了对“修正主义”的意见。这又引起了当时赫鲁晓夫的不满,他不顾中苏两国过去的友谊,贸然以这一分歧当作枪盾与我国有了国家层面上的对立。两个共产主义大国之间,就此从过去的合作转向了对峙。

这一对峙直接使得中苏两国的边界问题重新显现,而赫鲁晓夫从国内撤走各项专家,撕毁经济贸易扶持的极端政策,更是扩散了这一问题。让当时中苏两国的处境、关系,走向极端。

后面,赫鲁晓夫又受到了国内右派的“领土恢复”理论影响,对中国态度进一步下滑。尽管当时国内的主流媒体,官方,对此都没有进行什么报道和发表意见。可赫鲁晓夫仍旧在中苏领导人会晤期间,以中印边界为由,对周总理发表了斥责,质问总理“为何连边境问题都没有搞好”。

对方都说出这种话了,在外交场合,周总理也自然是不能吃下这一句,便回呛了个“苏联边境问题”,将赫鲁晓夫气的够呛。也是就此,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边境方面的问题愈演愈烈。

最终,在次年8月时,苏联在我国新疆的博孜埃格尔山挑起了一次边境事件。平息之后,苏联仍不安分,在62年时于伊犁,塔城两地又策动了一场大混乱,使得当地有六万人口涌向了苏联,使得我国在地方治理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而当时,正值我国与印度交恶,出现种种问题的多事之秋,面对苏联挑起来矛盾也只能忍气吞声(实际以当时的国力也是在难以做出什么挣扎)。直到了63年的春天,我国才终于对苏联入侵、搅乱我国边境的事情给了回应以及抨击。

《人民日报》与中国外交部多次以曾经的“不平等条约”来质问苏联相关问题,在国际舆论场上反对苏联。也是自此开始有关于“海参崴、库页岛”等曾经被割让出去的领土重新成为了一个具有争议的领土,只不过我国毕竟是个爱好和平,不希望打仗的国家,且在事实意义上也确实打不过苏联缘故,对外国大使、记者诉说时,都说这些地区只是争议,并非是想要这些地方归还给国内。而毛主席当年的这一采访,也基本是我国对这些地区的主要态度。

尽管我国说的委婉,可赫鲁晓夫方面确实极为不领情、他大言不惭的说苏联的领土是“自古以来,是历史形成,是神圣不敢侵犯,是曾遭受入侵的”。就这样,中苏两国的领导人在那一段时间数次对这些地区进行口头上的“笔伐”,来争取国际场上舆论的胜利。

在这一时期,可以去说两国之间的冲突还尚未到。发生战争,达到以我国被侵略为基础设想的境地。但是在三个月后,事情却发生了改变——苏联加派驻军了。

国防危机

以当时的国际形势来说,能够直面和苏联发生冲突的,也就只有大洋彼岸发了横财的美国。可是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时的美国肯定是不愿出手帮助,他们那时候还一心一意的援助台湾。就包括在对抗苏联这件事上,苏美两国的烈度也远远没有达到那么高的层次。

可以说的是,当时我国除开仰仗自己以外,就没有什么其他可以寄予希望的对象了。而苏联,确实在一个“唯我独尊,无人敢挡”境地之中,因而在赫鲁晓夫的领导下,苏联进行的种种事情都颇为激进。当时为了抵御苏联的驻军,我军也开始逐渐在边境地区进行吞并。两国,尤其是当时的我国,都保持着十足的警戒心,提防边境上的外部侵略。

而苏联为了更进一步的压制我国,还与我国与苏联的缓冲国外蒙古签订了“南部边界防务协定”,迫使蒙古同意苏联在蒙古南边边境线,也即是我国北部边境线附近驻扎军队。于之后,苏联又与盟国通过了多条相关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在我国边境上的驻军。而与西北部驻军不同的是,这次俄罗斯驻扎的北部驻军,距离离我国首都的位置不过几百公里,使用导弹即可以轻松袭击,这使得当时我国政府感受到了十足的压力。

就在派出更多驻军的同时,苏联也在扰乱边境上继续发力。光是一年的时间,在我国发生的边境事件就能达到1200左右起,数量十分恐怖。

在68年后,苏联在七里沁岛上多次利用装甲车撞击我国边境居民。后面,其的边防军队多次出动大型车辆登录我国岛屿,与我国边防军出现了多次冲突。69年时,还发生过一起苏军士兵对我国的挑衅事件,让两国关系进到的冰点。

最终,于69年时,我军对苏军一直以来的冒犯行动发动了反击。

来回

苏联对我国的政策,在赫鲁晓夫下台之后,仍旧维持着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这使得政府认清了在苏联霸权主义下,无法在边境问题上回转的事实。于是,在69年春时,我军有预谋的登陆上珍宝岛,面对苏联军队的驱逐,我军伏击对苏联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经过这次败仗后,苏联对珍宝岛上加派了武装力量。除开常规的装甲车,坦克外, 还用上了飞机和最新的火箭炮等武器设施,对珍宝岛上的我军驻军展开袭击。

依托于我军将士的斗志以及大陆上的火力支援,这场持续了半个月的斗争最终以我军的胜利告终。

不过,正如各位所设想的那样,这次小规模的胜利不足以让苏联放弃在东北地区的领土争夺战。相反,建立在当时苏联强势的世界局势下,于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我国漫长边境线的领土争端仍在继续。直到1980年代后,这一曾经的雄狮深陷帝国坟场的战争之中,国力与公信力都有了相对程度上的削弱。我国与苏联的边境问题也才终于上到了谈判桌上,并最终于在勃列日涅夫去世之后,达成了这一谈判,将大部分的边境稳定都确定了一致意见。

从争端开始,到争端结束,这一自斯大林去世之后的争端持续了将近三十年。而如果要算上88年后的小规模冲突,这争端则是直接延续到了苏联解体之后。与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对此段时间内的关系无感不同,在当时,与我国有漫长边境线的苏联,绝对是那时我国在世界上的最大威胁。由此,也不免让人好奇一件事情,如果战争爆发,我国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去抵挡来自于苏联的入侵?

如果——结局

首先如果要谈论这件事情,肯定是要排除如核武器、生化武器,等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毕竟前者有核威慑这点不说,后点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打起来,如果还用这种“不人道”的武器进行袭击,那对苏联对外的信仰竖立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届时,即便欧美不再进行和平演变,苏联也是难逃一个解散的命运。

因而,我们在对比时,也只以苏联当时的空军和陆军力量进行比较,同时,这也需要将时间纳入考量中。毫无疑问,当时苏联对我国的陆军实力几乎是碾压级别的。与那些在韩国作战的“混种军”不同,苏联的军队某种意义上与我国部队相同,虽然偶有一些滑稽的战绩,可整体的士兵素质却相差不大。而在武器坦克一类,苏联在重工业上的着重发展,对于我国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也几乎是碾压式的。

就按照苏联在蒙古驻扎的军队来讲,如果对方选择直接突进,后面学者所说的“不过一天,首都就会沦陷”也并非是危言耸听。

但战争,也毕竟不能只看前线推进。无论何时,打仗,永远都是一个考验后勤能力的点。跨越漫长不及线路的苏联军队,在脱离蒙古的“非正义战争中”,一定会面临相当严峻的补给线问题。按照我国的战区分布,只以首都后撤,也远远未对全部军队造成多少影响。届时,就能够将苏联拖入到漫长的战争之中,届时,这场战争就会有极大的可能性获胜。

至于为何在总结出“军队素质接近”“武器军备”碾压这两点之后,仍旧可以得出一个苏联战败的结果。那还是因为在海湾战争之前,世界上的战争还远远没有“完全碾压”的级别。只要后勤不出问题,武器还能源源不断生产,战争就能继续下去,最后,打的就是一个消耗战了。

不过,即便战争能够胜利,建立在苏联强盛的当时,对苏军的影响也是不大。该有边境问题,还会是有边境问题。这一悬在头上的利剑,到底还是需要和平谈判进行解决。

0 阅读:45

谈谈旧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