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徒或入行的时侯,你上道吗?

義聊综合 2024-12-08 15:30:38

九十年代,因厌学而辍学,时间是1995-1998年的某一年。那时候进城打工已经较为普遍。本地人不是做小生意,而是当建筑工。一般是大工(即垒砖的,那时候好像也不是混凝土墙)十五元一天,小工(搬砖、活泥)的,十元左右吧。具体数字的记忆已经模糊了。

所以十五六的小孩子出门,家里给预各了三百元盘缠,也算不少了。那是一段不堪的经历,甚至有过风餐露宿,睡在野外的经历,好在最后还是命运之神眷顾。

不过说起外出当学徒的经历,也蛮有趣。家长们通常会教孩子:要勤快肯干,要有眼力见儿,会给大工打溜须(这样,技术工才会教小工技术,才能学会技术多挣钱)。

甚至具体地教过:趁着大工累、疲惫的间隙,自己拿砖实践干一下,垒一段砖墙,干的好了,就出徒了,然后下一拨,就从小工当成大工,工资也就能翻番了。

可惜自己毕竟是悟性差、性子急、嘴曹蛋,没能学成技术啊。

时至今日,仍然一事无成。与个人的性格是有关系的。

讲这段事,要说起另一个同年生的朋友。同样是农民,不过他家条件好:父亲是挣工资的,上边还有两个大姐(已婚)二姐(十八九大龄),一家子就他一个小伙子,条件又好,自然手里钱多了。

他是跟人去帝都打工干建筑的。据说特别会来事儿:每天跟着干活儿,然后中午出去吃饭时候,买汽水儿,一买好几瓶,几乎跟着去的都能喝上,哪怕是喝几口呢(早年不似现在,没那么多讲究卫生不卫生的,农村人也不喝瓶装水,共同喝汽水就更不叫事儿了)。

所以出去俩仨月,也是没挣着钱。回来时,甚至沦为笑谈:带一千块钱出去干俩月,钱没了,自己还没挣上一千。

这几乎是全村的笑料了。有他的衬托,我学不到本事,仿佛也没那么难看。

只是如今,二十年和二十五年后,我发现好像:小丑竟是我自己。

人家花钱给大伙,特别是给师傅买汽水儿,才是真的有心计啊!咱这嘲笑人家不攒钱的,有什么资格笑人家呢?你连人的皮毛都赶不上啊!

0 阅读:2

義聊综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