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煲汤忘关火,意外熬了锅黑色汤汁,132年后为子孙创造百亿财富

松尘谈历史故事 2025-02-08 04:26:37

生活中,一次小小的失误,能带来什么?

清朝同治年间,10岁的李锦裳,只是在煲汤时忘记关火,意外熬出一锅黑色汤汁。

更震惊的是,在132年后,他的后代靠着这黑色汤汁,竟成为了百亿富豪。

那么,这到底咋回事呢?他熬出的黑色汤汁又是啥呢?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人民资讯、澎湃新闻、中国质量新闻】(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与母亲相依为命

李锦裳9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就剩他和母亲两个人过日子。

那时候的世道不好,孤儿寡母的,总被人欺负。今天这家找个茬,明天那家使个绊子,娘俩心里别提多委屈了。

李锦裳的母亲实在没办法,想着换个地方兴许能好点,就带着他来到了靠海的珠海南水镇,盼着能有个新开始。

刚到南水镇,生活特别难。李锦裳的母亲身体弱,干不了重活,手里又没多少钱,以后靠啥吃饭,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每天都发愁。

有一天,母亲看着海边一堆堆便宜的海鲜,突然有了主意。自己虽然没啥大本事,但做饭还挺拿手,要不就开个茶水铺,卖点吃的喝的。

有了想法就赶紧行动,开店前,母亲买了些生蚝,回家熬了锅生蚝汤,想让李锦裳尝尝味道咋样。

李锦裳喝了一口,一下子来了精神,高兴地说:“娘,这汤太好喝啦!”听孩子这么说,母亲心里踏实多了。

茶水铺就这么开起来了,卖的东西也简单,有茶水、生蚝汤,还有几样小点心。刚开始,店里没什么客人,冷冷清清的。

不过,只要有人进来喝了母亲熬的生蚝汤,就没有不夸的。慢慢地,大家口口相传,知道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李锦裳虽然年纪小,可懂事得很,看着母亲每天忙里忙外,累得不行,心里特别心疼。

于是,他开始跟在母亲身后学熬生蚝汤,学得可认真了。没过多长时间,他就能自己熬汤,帮母亲分担不少活儿了。

意外造就美味

日子一天天过去,茶水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李锦裳和母亲,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有一天,店里的客人多得超乎想象,整个铺子都坐满了人,外面还有人在排队等着。

李锦裳的母亲一早就准备好的生蚝,眼瞅着就要见底了。没办法,母亲只能匆匆嘱咐李锦裳看好锅里正熬着的生蚝汤,然后出门买生蚝去了。

李锦裳答应下来,结果母亲前脚刚走,店里就更忙开了。

李锦裳一会儿给客人端茶水,一会儿收拾桌子,还得招呼新来的客人,忙得晕头转向。他完全把那锅生蚝汤抛到了脑后,等终于闲下来,才猛地一拍脑袋,想起母亲交代的事儿。

他赶紧跑到后厨,一看锅里的汤早就熬干了,只剩下黑乎乎、黏糊糊的一团东西。

李锦裳心里别提多自责了,可客人还在等着喝生蚝汤呢,他也来不及多想,只能先把这锅汤放在一边,手忙脚乱地准备重新熬一锅。

等到暂时空闲下来,李锦裳准备将那口锅洗出来。就在这时,他突然闻到一股香味,凑近一闻,竟然是锅里的黑色汤汁传出的。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李锦裳用手指蘸了一点尝了尝。没想到这味道很鲜,跟平时喝的生蚝汤完全不一样。

母亲回来后,李锦裳赶忙将母亲拽到锅前,让母亲也尝一口。母亲尝了之后也非常惊讶,忙问李锦裳是如何做的。

李锦裳这才忐忑的,将自己把生蚝汤熬干的事情说出来。

李锦裳和母亲兴奋不已,他们把这些黑色的汤汁,分享给了左邻右舍。邻居们尝了之后,也都赞不绝口,纷纷竖起大拇指。

可高兴劲儿过后,问题也来了。要熬出这汤汁,得用不少生蚝,成本可不低,很少有人愿意专门花钱来吃这个。

李锦裳为此愁眉不展,整天琢磨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有一次做饭的时候,李锦裳正对着那一小罐黑色汤汁发愁,突然灵机一动,他挖了一点放进菜里。

等菜出锅一尝,原本普通的菜瞬间变得美味无比。他一下子明白了,这不就是绝佳的调味品嘛!于是,李锦裳给这个黑色汤汁,取名叫“蚝油”。

打那以后,只要是来店里的顾客,他都会热情地让人家尝尝加了蚝油的菜。顾客们尝过之后,没有一个不称赞的。

不过,面对这个新发现,李锦裳心里还是有点没底,毕竟是个新鲜玩意儿,他也不敢全心投入去做,就一边照常经营着茶水铺,一边把蚝油当作辅助品来卖。

创立“李锦记”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李锦裳发现,市场上出现了,模仿他制作蚝油的商家。

看到自己辛苦琢磨出来的东西被别人照搬,李锦裳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不温不火地经营下去了,下定决心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蚝油品牌。

于是,李锦裳四处托人,好不容易租下了一间店铺。店铺有了,他又开始琢磨起品牌名,想来想去,他决定就用自己的名字,创立了“李锦记”。

凭借之前积累的好口碑,李锦记一开张,就吸引了不少老顾客。

大家都认准了李锦裳制作的味道,那些模仿的蚝油在他们看来,根本没法和李锦记的相比,所以李锦记的生意十分红火。

然而,1902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李锦记的一切烧得干干净净。

李锦裳多年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但李锦裳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伤心过后,他咬咬牙,决定换个地方重新开始。

他来到了澳门,再次开起了李锦记。

这一次,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精进蚝油的味道上。他不断尝试新的熬制方法,调整配料比例,每一锅蚝油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慢慢地,李锦记在澳门也打开了市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喜欢上了李锦记的蚝油。就这样,李锦记的生意越来越好,这份事业也顺利传承了下去。

推广到全世界

1922年,李锦裳去世了,他将自己的心血,交到了儿子李兆南手中。李兆南深知责任重大,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李锦记,在原有的基础上稳步经营,维持着李锦记的好口碑。

后来,李锦记又传到了孙子李文达手上。李文达思想新潮,眼光独到,他并不满足于李锦记只在国内发展的现状。

看着日益全球化的市场,李文达心里燃起了一把火,他决心要把李锦记的蚝油,推广到全世界,让更多人尝到这独特的美味。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李文达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国际食品展会,摊位前总是摆满了各种用蚝油烹饪的美食。

然而,推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欧美地区,饮食习惯与亚洲大相径庭,西方人对这种浓稠的黑色酱料感到十分陌生,甚至心存疑虑。

李文达没有气馁,他亲自拿着小勺子,邀请过往的客商,品尝用蚝油制作的意面、牛排和烤鸡翅。

他详细地讲解蚝油的独特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从如何为菜肴增添醇厚的鲜味,到怎样与不同食材完美搭配。

在亚洲其他国家,虽然文化背景相对接近,但竞争也异常激烈。李文达深入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与当地的厨师合作,研发出适合当地人口味的蚝油菜品。

比如在日本,他将蚝油融入寿司蘸料和天妇罗酱汁中;在韩国,蚝油与烤肉酱料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风味。

结语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李锦记的蚝油,逐渐被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所接受,走进了全球无数家庭的厨房。

到2021年,凭借着李锦记在全球市场的巨大成功,李文达登上了“香港富豪榜”,以174亿美元的私人资产,位列榜单第六名。

如今,蚝油已然成为全球厨房必备的调味品,李锦裳当年的意外发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传承与开拓创新,铸就了如今辉煌的商业传奇。

参考资料:

人民资讯——李锦记 旧庄蚝油

澎湃新闻——一锅炖糊的生蚝,让他全家富了135年

中国质量新闻——李锦记蚝油荣获绿色产品评价

免责声明:本账号部分图片和内容,都来自官方媒体或互联网,如果存在侵权或其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马删除,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一部分进行了润色,如有雷同,请不要当真

0 阅读:210
松尘谈历史故事

松尘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