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廖化vs小说里的廖化,历史和小说里他根本不是同一个人!

靓仔观史 2025-02-19 17:45:09

在三国题材的小说里,要说被改得最不像样的人物,那肯定得是廖化了。这个人在荆州守卫战的时候跟着关羽,亲眼目睹关羽在战场上勇猛杀敌,关羽战败后他成功逃出包围圈,而且在蜀汉后期“蜀中没大将”这样的艰难处境下充当先锋。然而,他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却有了极大的改变。

《三国演义》这部“三分实、七分虚”的文学大作,在人物形象的设定方面,大体有这样几种方式:加强、削弱以及完全虚构。廖化这个人物很特别,在历史上他算是二流角色,在小说里也还是二流人物,而且在大众心里还留下了挺深的印记。不过要是把历史上的廖化和小说里的廖化放一块儿对比,那会让人吃惊地发现,这简直就是“换了个人”,好像先把原来那个人去掉,然后借着这个名字又重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角色。接下来,咱们就仔细分析一下这两者的不同之处。

首先要说的是身份有了极大的变化。在真正的历史上,廖化来自荆州的世家大族,那可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冠族子弟,绝对是名门之后。然而在小说当中,他竟然变成了黄巾军的人,黄巾军失败后他在江湖上流浪,带着一伙人靠打劫过日子。本来是气质不凡的世家公子,却被设定成了黄巾反贼,这第一次极具颠覆性的改动,着实让人感到难以理解。

其次要说的是履历方面的改动。历史上的廖化,出身于大族,而且他和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是老乡,他们都是南郡人。这么一看,廖化在刘备阵营里属于荆州派系的重要人物,出身好得很。可在《三国演义》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廖化想跟着关羽,却因为曾是黄巾军,被关羽瞧不起给拒绝了。一直到刘备进入蜀地,中间隔了将近20年,廖化才又去投靠,这一回总算被刘备阵营收留了。本来是拿着“铁饭碗”的荆州优秀人才,在这书里就成了应聘失败长达20年的“倒霉蛋”,这是第二次特别有颠覆性的胡乱改编。

接下来要说的是官职的变动。在历史上,刘备时期的廖化一直在荆州关羽身旁做主簿,后来还当丞相府参军,他是世家子弟,这样的文职工作和他的身份很相符。然而在小说里,原本是山贼反贼出身的他,很自然地变成了关羽身边的先锋,从文官变成了武将,这是第三次比较大的改变。可能会有人讲,主簿算啥,吕布不也做过主簿嘛。

确实,三国那时候,文臣武将的界限有时没那么分明,比如说鲁肃,大家都觉得他是典型的文官,可实际上他箭术高超,武艺也不错。但廖化可不是那种能猛冲猛打的猛将。从历史记录来讲,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他主要干的是驻守、安营扎寨这类后勤工兵的活儿。像姜维北伐的时候,廖化负责在山上建城;姜维跟邓艾打仗时,廖化负责在河边扎营。他主动出击的次数很少,有那么一次,也是在防守的时候,趁着曹魏军队长途跋涉、还没站稳脚跟,发起了一次突袭。这么一看,他的军事谋略和战斗本事确实不怎么强。

那,民间说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话是咋来的呢?主要是廖化后期的官职挺高,他当了右车骑将军,拿到了节符,还兼任并州刺史,又被封为中乡侯。那他为啥能升到这么高的职位呢?这是因为他情商特别高,很会为人处世,确实很会“来事儿”。

在小说里,关于他性格的刻画在这一方面可谓相当准确。书里讲,廖化当土匪的时候,他的同伴杜远在关羽“千里走单骑”护送刘备的两位夫人的途中,把两位夫人给劫了,打算和廖化一人一个分了。廖化一瞧,吓得不行,心里很清楚这是会招来大麻烦的事儿,当即就把还在犟嘴的杜远给杀了,把两位夫人送回给关羽,并且想借着这个机会跟着关羽混。

细琢磨,这做法好像有点不地道,兄弟给他抢媳妇,他倒把兄弟当作了投名状,不过这倒也充分表明了廖化情商高,晓得看清形势。在真正的历史上,廖化也是这样。襄樊之战关羽大败后,为求自保,他向东吴投降了,这和小说里他突围去上庸、成都求救的情节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动。

投靠孙权之后,据史书记载,廖化心里念着刘备。这大概是由于荆州派系在东吴没啥根基,要说廖化思念刘备,倒不如讲他惦记的是马良、马谡、杨仪、向朗、诸葛亮这些有地位有势力的同乡。要是别人,就算思念也只能在心里头想想,可廖化不一样,他不仅敢想,还敢付诸行动。他装死,竟然把孙权都给骗过去了,随后瞅准时机顺利逃回了蜀汉,尤为奇特的是,他连自己的母亲也一块儿带回去了。

我总觉着秦桧当年领着媳妇从金军营地逃回南宋这事特别奇怪,现今瞧见廖化带着母亲实现了更具难度的逃亡,着实觉得难以想象。能从东吴顺利脱身,廖化肯定是靠着高情商化解了诸多阻碍。

在秭归,他碰见了领着军队去攻打吴国的刘备,刘备特别感动,觉得他忠心耿耿值得赞扬,就一路上对他进行提拔,干脆直接让他当了太守,给其日后的晋升打下了牢固根基。后来到了刘禅当政的时候,说他是个将军,倒不如讲他是个很有谋略的官员,他处事圆滑,和蒋琬、姜维这些属于不同派别的人都能相处得不错。

面对自己的儿子诸葛瞻,诸葛亮完全没有身为长辈的那种派头,甚至有意去迎合讨好。他的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咱们都七十多岁的人了,没多少日子可活了,干啥要对一个晚辈低声下气的,到底是为啥呢?”

最后得讲讲廖化的年龄这事儿,这是他最后一个被胡乱改动的属性。网上老有人说廖化是三国时期活得最长的人,能活一百多岁呢。这种说法是这么倒推出来的:廖化在公元264年没的,如果依照小说里的设定,他参加了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那他肯定是在公元160多年出生的,最晚也不会超过公元170年。

这么一推算,到公元 264 年,他就算没满 100 岁,那也得有 95 岁了。然而根据公元 264 年的史料记录,在他同事的说法里,那时的廖化也就 70 多岁,等他离世的时候,顶破天也就 80 岁。和东吴的吕岱、西晋的司马孚这些确实活到 90 多岁的长寿之人相比,廖化的岁数还是差得挺多的。

从出身情况到工作经历,从所任官职到擅长本领,还有年龄方面,历史上的廖化跟小说里的廖化几乎没一点是一样的。一个是军事能力还算行、处事圆滑的官僚世家子弟,一个是勇猛至极的后蜀汉时期头号大将,历史里和小说中的廖化完全就是两个差别极大的“人”,偏偏这两边他的戏份都挺多,不得不讲,罗贯中先生的创作想法,着实让人摸不透。

0 阅读:34
靓仔观史

靓仔观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