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厦门某英语培训机构因资金链断裂突然停业,137名学员起诉要求退费。法院判决支持部分学员诉求,但仍有大量学员因证据不足或合同条款不利未能追回学费。
典型案例:
案例1:学员阿琳支付3.65万元学费,机构停业后退回67%费用(2.44万元);
案例2:学员阿梁因个人原因未上课且合同到期,法院驳回全部退费请求。
核心矛盾:
机构停业后,剩余课程费用如何计算?
合同到期未上课能否退费?
分期贷款支付的学费如何追讨?
⚖️ 二、法律与实务分析:退费维权的3大核心规则规则1:合同解除与剩余费用计算法律依据:《民法典》第563条:因违约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可解除合同并索赔。
实务结论:剩余学费=已付总额×未完成课时比例(如案例1中3.65万×67%)。
规则2:合同到期与个人原因未上课关键点:
合同到期未申请延期,视为权利义务终止;
因个人原因(如工作变动)未上课,法院通常不支持退费。
风险提示:
学员需继续偿还贷款,但可向机构追偿;
机构倒闭不影响贷款合同效力,需及时起诉止损。
三、解决方案:4步操作指南最大化挽回损失注意事项:
机构破产时,需在债权申报期内向法院登记;
优先选择消费分期支付,避免一次性大额缴费。
❓ 四、延伸问答:这些细节你必须知道Q1:合同约定“概不退款”有效吗?
答案:无效!属霸王条款,可主张显失公平撤销(《民法典》第151条)。
Q2:机构更换名称或法人,还能追责吗?
答案:能!原股东/实际控制人隐瞒债务需连带赔偿。
Q3:线上课程机构倒闭如何维权?
答案:通过平台投诉冻结账户资金,同时起诉机构注册地法院。
五、关键证据清单:3类材料决定胜败资质核查:登录教育局官网查询办学许可证;
资金监管:选择纳入预付学费监管的机构;
合同审查:避免签署“贷款协议代替培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