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写尽了人世间的落寞孤寂,堪称苏轼“最孤独的一首词”!

烟雨朦胧书生 2024-11-29 16:06:51

在某乎上收到一个提问邀请:你读过最孤独的一句诗句是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想起了很多有关孤独的诗,比如:

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纳兰性德的“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和“当时只道是寻常。”

但在我心里,这些都算不上最孤独的诗。

人什么时候最容易感到孤独?

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最容易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感往往在独自一人面对漫长夜晚时最为刺骨。在黄州,苏轼就经历过这样“最为刺骨”的时刻。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抵达黄州,暂时住在定慧院。此时他初到黄州,生活困顿(毕竟家里有十几口人、十几张嘴),无人相识,这种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对苏轼的心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内心充满了抑郁和怨懑。

有天晚上,万籁俱寂的时刻,苏轼满怀心事、辗转反侧,索性披着衣服独自在院子里面徘徊。但周遭的一切实在是太沉寂了,站在院子里都能听见屋子里面的沙漏声。就这样慢慢踱着步子时,苏轼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月亮、那月亮残缺不堪,再低头一看自己的影子、那身影茕茕孑立。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他内心的那种孤独感一下子油然而生,于是提笔写了一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连用“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等6个意象,写尽了人世间的落寞孤寂,堪称苏轼最孤独的一首词。

想想看,我们作为读者,虽然没有亲历这些事情,但看到这些意象连缀起来构成的画面,内心还是会感同身受、进而也泛起一种孤独感。

家人都在身边,苏轼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

主要是因为“乌台诗案”影响之大、牵连之广,导致许多与苏轼交好的人也受到牵连,不敢再与他来往,尤其黄州当时又是边缘地带。因此,但他内心还是非常煎熬、非常孤独。

但苏轼就是苏轼,他虽然孤寂、但决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所以他以“孤鸿”自比、高洁自许,“拣尽寒枝不肯栖”。

后来,苏轼的学生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评价此词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言语中充满了对老师的崇拜和敬佩!

当然,苏轼后来从失意中走出来了。他把黄州当成了“第二故乡”,并为自己取号为“东坡居士”。于是,一个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全新苏东坡随着他笔下的千古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诞生了!

-END-

0 阅读:19

烟雨朦胧书生

简介:烟雨朦胧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