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创新驱动·投资未来——2025中国科技投资年会在北京圆满落幕。年会深入探讨了科技创新与创业投资的前沿趋势、产业政策逻辑与实施策略,分享了创新创业成功经验与实践案例,为促进创新要素与地区经济的深度融合搭建了重要平台。共有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机构代表120余人出席了年会。
区域经济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沈阳作为东北振兴的战略支点与先锋城市,正以产业升级重构区域发展格局。在本次年会上,沈阳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受邀系统阐释了沈阳的产业布局,深入解读转型升级中的投资机遇,为与会者研判区域发展趋势、挖掘投资机遇提供了关键信息支撑。沈阳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经济协作处处长李志维通过专业翔实的主题演讲,全面展现沈阳在高端装备、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业集群优势,引发高度共鸣。现场多家创新企业和投资机构当即表示将赴沈开展深度考察,凸显沈阳作为国家战略承载地的投资吸引力持续升温。
图:沈阳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经济协作处处长李志维
实录如下: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辽宁、沈阳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勉励我们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坚持把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作为重要任务,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治本之策,把创新驱动作为内生动力,把统筹协调作为内在要求,把绿色发展作为鲜明底色,把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必由之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的沈阳,“进”的势头在延续、“新”的动能在增强、“优”的结构在显现、“强”的动力在集聚、“好”的预期在巩固、“美”的颜值在提升,振兴发展呈现出向上向好的态势趋势气势。
沈阳是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常住人口988万人。以沈阳为中心,辐射沈阳都市圈2300万人、东北地区1.2亿人。近年来,沈阳正加快打造“一高地、一枢纽、四中心”,分别是东北亚开放合作新高地、国际化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性文化中心。2024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沈阳的城市性质由“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升级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这是沈阳首次获批“国际化”定位,是国家寄予沈阳的新使命、新要求、新期待。
沈阳是一座魅力之城,有72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和2300多年的建城史,被赋予“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美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多彩交融。近几年沈阳城市品位明显提升,沈阳方城实现华美蝶变,“金廊银带”彰显都市气质,口袋公园点缀方寸之美,北方特色公园城市加快呈现。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迎客”“听劝”展现了沈阳温度,“春秋双晚”让城市更加“热辣滚烫”“你好,沈阳”“沈水之阳,我心向往”等城市IP全面叫响。
沈阳是一座装备之城,素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汽车、航空、高端装备、机器人、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目前,沈阳正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工业母机、航空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歼-35A新型战机、“太行15”燃气轮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沈诞生。
沈阳是一座创新之城, 连续四年入选全球科技集群百强城市,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2024年全市社会研发经费增长14.2%,目前,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710个,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1个,高等院校45所,科研机构56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79个,跻身全国15个科技创新策源地之一,连续4年入选全球科技集群百强城市。“兴沈英才计划”深入实施,沈阳市荣获全国“非凡引才贡献奖”。举办“博士沈阳行”、东北亚人才交流大会等活动,2024年吸引了1500余名博士安家、17余万高校毕业生落户。
沈阳是一座开放之城,建有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和铁路编组站,海铁联运规模达到4.1万标箱,跨境电商业务量达到800万单,国际公路运输沈阳集结中心揭牌运营,中欧班列建设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彰。跨境贸易便利化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目前,正加快中德、中日、中韩、中俄等产业园区满园扩园建设,已与全球22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百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沈投资兴业,全市年进出口规模突破200亿美元,对俄进出口额增长32.4%,是首批18个中国投资热点城市之一。
沈阳是一座活力之城。2024年,沈阳地区全年生产总值增长5.2%,连续3年超过全国,位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大力发展政策促消费、场景聚消费、文旅引消费、活动带消费,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消费超百亿元。开展“2024爱沈阳”等文体旅活动1500余场,红梅、八王寺等一批品牌升级“中华老字号”,中国啤酒之都、沐浴休闲之都等IP成为拉动消费新引擎,全市接待游客首次突破2亿人次,沈阳进入中国城市文旅竞争力十强。
沈阳现代工业体系完备,国民经济41个工业大类沈阳有37个,206个中类沈阳有137个,666个工业小类沈阳有307个。沈阳正全力打造21条产业链和10个重点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产业集群规模已突破1.1万亿元。
一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沈阳正在加快构建先进的整车生产体系、强大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深入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努力建设国家重要的汽车产业中心。二是高端装备产业,沈阳将聚焦重大技术装备、机器人、电力电器等领域,将努力用“沈阳创新、沈阳制造”推出更多体现中国速度、中国水平的高端产品。三是航空航天产业,沈阳正着力构建中兴低空经济产业园等20个低空经济场景,聚焦“军民融合+低空经济”,打造国际一流飞机结构件研产基地;完善工业母机协同创新网络,积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四是集成电路产业,沈阳将重点建设辽宁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园、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建设“北方芯谷”。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沈阳将发挥国家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大规模5G基站等数字信息网络的领先优势,发展壮大软件、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和智能传感器等产业。六是新能源产业,发挥沈阳“零碳”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持续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加快建设“储能之都”“北方氢都”。七是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沈阳将组建10亿元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发展基金,推动前沿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壮大,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基地。八是新材料产业,沈阳将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家材料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持续推进新材料领域高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九是食品产业,沈阳将加快推动食品产业向多元化拓展,向精深加工发展,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十是节能环保产业,沈阳将重点打造可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园区、发展高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加快零碳产业园建设,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构建绿色供应链。
2月18日,沈阳市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发布暨招商活动在沈阳盛大启幕。会上发布513个应用场景,释放9283亿元投资与合作机会。当天现场签约30个重点项目,预计投资额达1730亿元。
沈水之阳、我心向往!2025年是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我们已经满怀信心与希望踏上新的振兴之路。经历首战告捷、攻坚之战连战连胜,沈阳观念一新,最重要的是服务意识、市场意识不断增强,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沈阳格局一新,最突出的是发展态势向上向好,经济增速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全省水平,正在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沈阳面貌一新,最明显的是城市品质加快提升,通过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沈阳更显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都市气派。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氛围愈发浓厚。
今年是中国农历蛇年。在中华文化里,蛇象征着智慧和机敏,蛇年必将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我们一起携手向前,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共攀事业发展新高峰,衷心祝愿大家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心想事成,未来可期;心有暖阳、照亮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