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佛教七宝之一,千年之后依旧流光溢彩

元白评文化 2024-07-13 03:34:18

2000年初去北京出差,游览故宫时进入一个门店,店内柜台琳琅满目摆满流光溢彩的钥匙扣,小挂坠等等。询问得知正是琉璃。虽然器物小,色彩不算丰富,但外地没见过实物,很是稀罕,就买了几枚回去馈赠友人。获赠琉璃的朋友都很高兴,均珍重地挂在钥匙串上,示以人看。

而后没几年,琉璃所制的工艺品已随处可见,街边小摊上也有之,造型甚至更加精美。然后大家都感叹,琉璃不过是古法制作的玻璃而已,不足为奇了。当初购回的琉璃钥匙扣也就变为平凡之物,自留的几枚更是经历数次搬家不知所踪。

琉璃就是玻璃吗?古人视为奢华珍宝的物品今天已然平平无奇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

琉璃收藏,依旧是当今古玩收藏的一个门类。或许有人曾经以为,玻璃和塑料一样是近现代才发明制造的一种时新材料,量大管够,不具备收藏价值。

实则不然。首先玻璃并不是近现代才发明出来的,它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之一。发明时间甚至远在数千年前,介于青铜器和铁器产生的年代之间。现存最早的玻璃制品发现于四千余年的两河流域,而中国境内的玻璃制品出现也已距今约二千五百年。根据考古资料,中国最早的玻璃制品为赫赫有名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剑剑上饰物。世人往往惊奇于这把剑的铸造技术,却很少了解剑身上的两块小小蓝色玻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真正玻璃。

其次,琉璃可不是廉价收藏品。诚然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玻璃是最为常见的普通材料,是随处可见的普通之物。而当时间回溯到千年前,玻璃在历史上曾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直到吹制法发明之后,玻璃才逐步成为制作日常用品的材料,在此前的二三千年的长久岁月里,玻璃一直是可与黄金和宝石比肩的奢侈品,只有王公显贵才能享用。

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河间王元琛为当时豪首,“常会宗室,陈诸宝器……自余酒器,有水晶钵、玛瑙、琉璃碗、赤玉巵数十枚,作工奇妙,中土所无,皆从西域而来。”可见西方进口的玻璃碗于皇室宗亲是可以用来斗富之物。

为什么古人早早就发明了玻璃,制作玻璃的材料也容易寻到,玻璃制品却这么稀少奢华呢?因为制作玻璃的石英砂熔点为1750℃,这样高的温度在古代是无法达到的。因此古代工匠只有通过在原料中添加助熔剂的方式来降低石英砂的熔制温度,通常的助熔剂为自然纯碱、草木灰或铅丹,此外还需要加进一些石灰石作为稳定剂。有了石英砂、助熔剂和稳定剂,经过一定的技术工艺,才能制造出简单的玻璃。三国吴万震所撰《南州异物志》中记:“琉离本质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治之。”

真正古老的琉璃均属于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原因有二: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其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是一种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而我们民间收藏者所能接触到的琉璃器物中,最多见的应该是俗称为“蜻蜓眼”的镶嵌玻璃珠。公元前10世纪,一种独特的镶嵌玻璃“蜻蜓眼”经游牧民族带入中国后,受到了王公贵族的追捧。蜻蜓眼个体小且有一定存世数量,所以有的收藏者早几年也有幸收集得到几枚。除此之外,那些古老的琉璃器物较少能流落到民间收藏者的手中。

我们收藏爱好者今天能够收集到的琉璃美物,多为古法制作的艺术品。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技术,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精修细磨凝聚成的琉璃也是现代收藏的热门类别。我们看到制作琉璃工艺品的过程中,工匠需要将多种不同的颜料与矿物质烧制过后,才能形成独特的色彩与质感效果。现代琉璃的立体感与极致的细节表现力在艺术品中别具一格。

在古代,不少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收集琉璃器以示其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在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传统文化艺术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因此,琉璃工艺品的收藏价值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潜力。历经数千年时光,琉璃璀璨依旧。

1 阅读:254

元白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