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解放战争来到了关键阶段。中原大地上,国民党军重兵驻守襄阳城,由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康泽指挥,总兵力大约2万多人。解放军这边则是由刘伯承将军指挥中原野战军一部参战,部队包括第6纵队、桐柏军区主力,还有陕南第12旅、17旅、18旅等。襄阳城的防线非常坚固,就像铜墙铁壁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将军会怎样巧妙地安排兵力,突破敌军防线,取得胜利呢?
一、奇谋初展:夜袭老河口
1. 奇袭前奏:1948年7月2日,六纵从豫西唐河地区向老河口奔袭,战士们趁着夜色快速行军。到达老河口时,守敌一六三旅四八七团已向谷城撤退。六纵立即渡汉水追击。
2. 协同作战:陕南军区部队从湖北均县草店隐蔽东进,在司令员刘金轩的指挥下,成功堵住西逃之敌并攻击石花街。7月3日,各部队前后夹击,将敌一六三旅大部歼灭。
二、战略转折:剑指襄阳西门
1. 打破常规:襄阳城地势险要,按照常规打法,攻打襄阳城需要先拿下南山。然而,刘伯承将军和六纵司令员王近山决定打破常规。他们发现城南高地与汉水之间有一条狭长的走廊直通襄阳西门。
2. 关键突破:只要拿下城西的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这“三关”,就能打通城西走廊,直逼襄阳西关。
三、攻坚之战:勇夺三关
1. 首战琵琶山:9日,17旅49团3营在4门大炮火力掩护下,由团长苟在合带领,向琵琶山守敌发起进攻。经过30分钟激战,敌人被全部消灭,“勇夺第一关”。
2. 攻克真武山:10日晚,17旅49团2营攻打真武山。该营提前进行了沙盘推演和实兵演练,在炮火掩护下,采取小兵群灵活战术,用炸药包炸敌人地堡。经过25分钟战斗,摧毁了18个地堡,占领了阵地,“勇夺第二关”。
4. 拿下张堂村:同一天晚上,17旅50团1营攻克城西张堂村,歼灭敌人一个排。此后,部队集中全力准备“勇夺第三关”。
四、决胜时刻:合围襄阳城
1. 逼近城下:在各部配合下,陕南第十二旅和桐柏3分区部队攻占了凤凰山和铁帽山,为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刘伯承将军命令桐柏军区第28旅南下东津湾,集中全力围攻襄阳。
2. 总攻开始:10日夜晚,六纵18旅在桐柏3分区部队的掩护下,秘密行动,接应桐柏第28旅西渡汉水抵迖东关攻城出发阵地。11日夜晚,陕南第12旅18旅移至城西南尹家集地区为总预备队。13日夜晚,第50、47团各一部沿着交通沟攻占了西关铁佛寺,歼灭敌人百余人,抵达了总攻的主要攻城阵地,“勇夺第三关”,抵近襄阳城下。
3. 全面进攻:7月15日晚上,我军向襄阳城发起总攻。在城东部队的配合下,第6纵队灵活地采取集中兵力重点突破与分散兵力多点强击相结合的方式,迅速把城墙炸开一个缺口。第17旅突击队趁机勇猛冲进城里。
接着,第16旅在城西北角采取自选突击点的方式投入战斗。第18旅依托城南外高地从南门登城。与此同时,城东的陕南第12旅、桐柏第28旅也相继越过城墙外壕,进入城内。到了16日上午,我军完全控制了襄阳城,歼灭了敌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部、一〇四旅、一六四旅全部和一六三旅大部。
4.最终胜利:这次战役,共歼灭敌人3个旅和地方保安团约2.1万人。我军成功攻克襄阳城,取得了重大胜利。
结语
襄樊战役的胜利,为我军在中原地区打开了局面,为后续战斗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展示了刘伯承将军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高超的战略智慧,也鼓舞了广大军民的士气。这场战役让人们看到了我军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