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
不可否认,在孩子成长中父母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导师,是朋友,是战友,亦是引路人。
年幼的孩子就像刚长出芽的小树,它们如饥似渴地从土壤里吸收养分,父母就是他们的养分,父母的爱和教育就是他们茁壮成长的催化剂。
父母教育得当,孩子谦逊有礼貌,学业有成,父母给予足够的爱,孩子自信阳光开朗。
不得不承认,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有有格局、懂教育的父母。
而那些有格局的父母,并不是有多物质条件有多丰厚,而是因为他们精神富足,在教育孩子时更注重方法,而且坚持“三不说”,正因如此,他们培养出的孩子更加独立、有爱且自信。
01不经常说打击孩子的话你是不是爱打击自家孩子?来看看下面这些话你是否熟悉?
“你怎么这么笨,这道题我都讲了几遍了?”
“你看隔壁谁谁谁怎么样,你呢?”
“你还想钢琴,我觉得你也就是三分钟热度。”
有研究对2006名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调查,发现有90.6%的受访者坦言父母对自己进行过言语上的打击。而且45.4%的受访者认为,这种打击持续到中学。高达59.7%的受访者认为打击式教育让自己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
是的,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进行过打击式的教育,很多人并不觉这样做有什么错,而这样做的后果是短时间可以威慑孩子,等到孩子长大,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打击或者言语攻击,他会失去信心,也开始怀疑自己,“我真的很笨吗,真的不如别人吗?”
孩子的负面情绪会越来越多,内心的苦闷和怨气累积起来会变成仇恨,有些孩子会变得孤僻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打击,会越来越叛逆,尤其孩子到了青春期,这种对峙的紧张局面会越演越烈,亲子关系很紧张,孩子都不愿意与父母多说一句话。
佛洛依德说过:“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将会对她的一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那些有格局的父母,几乎从不对孩子说打击或者丧气的话,他们懂得用言语鼓励孩子,而不是攻击孩子。
他们明白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是释放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压抑和控制。他们懂得为孩子捧场,他们知道,欣赏和鼓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动力。
当孩子取得成功时,父母的鼓励是他们前行的动力来源,让孩子自信大胆往前走。
当孩子失意难过时,父母的鼓励是他们战胜困难,接受挑战的勇气和动力。
所以有格局的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不是打击,而是鼓励和支持。
02不在孩子面前说另一半的坏话心理专家认为:父母在孩子的面前诋毁另一半,或拉着孩子站队,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扭曲和分裂感,对孩子未来的性格、感情、婚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无论是爸爸说妈妈无用,还是妈妈说爸爸不顾家,当着孩子的面说出来,孩子听多了也会慢慢从心里产生一种认同感。
他会从心底里觉得妈妈无用,爸爸不顾家没责任,父母本该是孩子的骄傲和崇拜的对象,可是双方经常不顾及孩子的相互抱怨,会让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好感和崇拜感降低,
性格也会因此产生偏差。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相处模式,会无形中影响孩子未来对伴侣的选择,未来对家庭的要求,相互抱怨犹如硫酸,会侵蚀孩子的心灵,使他们丧失对生活的热情。
因为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不愿意听到别人对亲近人进行诋毁,父母经常抱怨,会让孩子心力交瘁,变得小心翼翼。无法感受到父母的爱,自然也无法成长为一个有爱的人。
所以很多有格局的父母,即使夫妻有矛盾,也不会当着孩子的面去争吵,即使彼此有不满,也不会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揭短,让对方没面子。
03不在孩子面前说穷话我们的那代父母从苦日子熬过来,都比较节俭,看到孩子的浪费行为大多会“哭穷”,甚至时不时把“哭穷”挂在嘴边,他们认为适当哭穷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养成不浪费,体谅父母的习惯。
但是过分“哭穷”真的不可取。
如果经常给孩子灌输贫穷观念,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一种强烈的不配得感。
“这件衣服太贵了,小孩子穿衣服别挑来挑去,30元的衣服就行了。”
“家里很困难,你要省着花,贵的东西就看了。”
如果父母经常这样说,孩子会越来越没自信,穷不可怕,但是一直把穷的理念灌输给孩子就不可取了。
研究发现:那些小时候经常听到父母哭穷的孩子,长大后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总觉得自己不配,喜欢的东西不敢买,总要先看价格;喜欢的人不敢去争取,觉得配不上人家,还会产生报复性消费的行为。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会教导孩子珍惜拥有的,用积极的心态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学会乐观面对生活而不是一味地“哭穷”。
所以父母真正的大格局,真的无关物质,而是精神的鼓励。
见过很多父母物质丰富却养不出有爱自信的孩子,很多条件一般,却把孩子培养得非常优秀,自信阳光的父母,他们真正做到了这3不说,把格局藏在了日常行动中,潜移默化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