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人物身穿一身精致的旗袍,讲着一口地道的沪语,穿梭在极具上海城市特色的大街小巷之中……
近日,一款名为《归龙潮》的二次元游戏在社交媒体上火出圈,此前预告视频中蕴含的上海元素也让不少上海市民直呼亲切。
上海的游戏厂商在向着二次元领域进军的时间本身就较早,不光是老牌厂商盛大,如今的盛趣网络在 2014 年就做过《血族》的尝试。
米哈游也在早在 2014 年就推出了二游《崩坏2》。
再加上蛮啾、散爆、鹰角等厂商推出《战舰少女》《少女前线》《碧蓝航线》《明日方舟》等作品。
这些开发团队当时选择做二游,除了对于手游行业嗅觉,也出于对于二次元品类的热爱。
从海外市场来看,据移动数据情报平台Sensor Tower《2023年日本手游市场洞察》,在日本市场内购收入最高的品类RPG(角色扮演游戏)手游中,米哈游《崩坏:星穹铁道》位列2023年1月—8月的增长榜榜首。
在日本市场收入排名第二的手游品类策略手游中,鹰角网络《明日方舟》以超过7000万美元收入,成为2023年1月—8月的日本策略手游收入榜冠军。
对此,《新闻晨报》记者张语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二次元游戏,正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一支奇兵。
这个里面,“上海话”居功至伟,这和海派文化和二次元游戏的互相兼容,密不可分。
中国游戏在海外取得成功的案例,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大多和二次元有关,大多也和上海有关:
一是角色融创。
2022年,《原神》发布的新角色云堇就京剧元素满满,并在西方引起轰动。
米哈游是上海游戏公司哦。
二是玩法融入。
如《我是大掌柜》,融入了海上丝绸之路、过年赶集、龙舟等富有国风文化的特色元素,并充分利用游戏载体的互动性特征,将皮影戏、剪窗花、投壶等活动嵌入游戏操作中。
三是场景融合。
在《暗影火炬城》中,其整个游戏背景都是在上海。
处处展现中国的文化特征,正宗的川面馆,各种带有方言气质的对话,配上美日韩玩家热衷的蒸汽朋克质感,达成深度融合。
此次《归龙潮》也有类似的打法。
上述案例类型成功的关键,还是在文化传播中做好了融合。
一是文化驱动。
通过独有的中国风形成和海外游戏在风格上的差异性。
二是市场战略。
尽管在先进游戏技术上,国产游戏还有许多不足。
但在一些垂直领域如手游、页游、小游戏,由于处于游戏产业技术鄙视链末端,反而成为国产游戏的市场突破口。
三是融合力强。
国产游戏并没有坚持完全中国风,而是拥抱市场。
通过中国式玄幻加入西方玩家熟悉的奇幻、科幻内容,又或者将蒸汽朋克、赛博朋克等西方潮流文化和中国元素作巧妙融合。
不得不说,问题依然还是很明显。
国内二游的发展时间还没超过10年,难免根基浅薄且发展失衡,目前的二次元游戏的定义太过宽泛,以至于只要是动漫风、加点故事背景或衍生一个漫画,也能称之为二游。
不同于一般游戏类别以核心玩法的划分,二次元游戏就像一锅大杂烩,动漫画风的游戏往里放,有漫画衍生故事的往里放。
而对于诸如《火影忍者》《海贼王》等动漫改编的游戏到底算不算二游,也有争议。
但随着时间线延长、周边产品市场拓宽,以及二次元游戏自身粉丝增加而带动衍生产品乃至同人产品,都可以让二游真正扎下根来。
真正要打造生命周期强劲的二游,还是要在看似不赚钱甚至赔钱的周边衍生上打开突破口,逐步成为精灵梦可宝那样的多元化超强吸金IP,而非仅仅掘金于游戏。
二次元游戏之所以吸引人,核心是通过故事去打动二次元粉丝。
从某种意义上,和影视、文学(包括网文)改编游戏类似。
但二次元游戏的故事,源于动画和漫画,其本身形态就是二次元,变成二游则更具接近性,没有次元壁。
但国内二游由于缺少真正具有号召力的超级IP。
例如无论是原神,或是代号鸢,无论是泛二次元用户,还是乙女向,其角色形象都还是纸片人,缺少丰富的世界观和故事线,让人多少有些爱不起来。
而二次元类产品的一大核心驱动,就是粉丝为爱发电。这是国内包括游戏在内的二次元产品普遍缺失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在营收暴涨同时急需补上的一课。
不过,国内二游有一个极好的契机,即由于国产游戏的强劲表现,让国外二游难以抢占国内市场,为国产二游自身积淀故事、技术和周边衍生赢得条件。
但只有少量爆款的背景下,国外二游一旦出现超级爆款并进入中国市场赢得用户,国产二游单薄的抗风险能力或将导致市场被夺走。
在此基础上,国产二游必须依托中国文化来完成在国内市场的水土保持和国外市场的差异化进击。
在目前而言,国产二游的结合文章做得很好,但独创色彩的国风、国潮还停留在元素层面,没有进入二游的底层叙述之中。
整体画风依然还有较强的日系动漫色彩,初期用日漫在全球的影响力而视线接近性原则下的全球传播尚且合适。
但需要逐步迭代慢慢荡涤日韩风,而让纯正的国风逐步为全球二游爱好者所接受、喜爱和追捧。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